教育部办公厅公布202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美术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和教师基本功展示评选结果
第二届全国教师教育中青年学者论坛暨《教师教育学报》创刊十周年研讨会顺利举办
全国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交流论坛暨教育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
协同提质计划西南大学组团召开本科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教材建设研讨会
吕治国:充分发挥地方师范院校作用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全科教学”背后的“整全教育者”——芬兰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育人理念、课程设置和培养逻辑
从“老三门”到“课程统整”: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制度变迁及未来展望
全球视野
第十四届教师专业国际峰会举行
第十四届教师专业国际峰会(International Summit for Teaching Profession)于新加坡当地时间4月22-24日举行。本届峰会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国际(Education International)和新加坡政府共同主办,相关国际组织、19个国家的教育部负责人及代表参会。
本届峰会的主题是“重塑教育,发挥潜能”,并设有“未来学习和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赋予教师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及“支持终身学习的伙伴关系建设”等三个议题。
面对快速的技术变革和紧迫的全球教师短缺问题,今年的峰会旨在解决目前的教育挑战,同时为子孙后代铺平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一次难得的教育思想交流与碰撞的机会,各国教师政策制定者共同回溯过去,形塑教育的未来。会议期间,PISA排名前25的卓越教育体系分享了面向未来的行动方向。以主办国新加坡为例,它不仅在大学中提供免费的教师教育,而且为教师开展协作研究和创新提供相应的时间和工具。新加披的教师教育政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样板。(来源:教育国际官网)
法国将开展教师培训改革
4月5日,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在参访巴黎的一所小学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教师培训的改革措施。首先,他表示从2025年起,学生参加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的时间将由硕士二年级(M2)提前至本科三年级(bac+3)。其次,针对有志成为小学教师的学生,马克龙还提出要设立“小学教师预备本科学位”(licence préparatoire au professorat des écoles,LPPE)。注册该学位的学生将学习数学、法语、历史等科目及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并有机会免除教师招聘考试的笔试。有志成为中学教师的学生则仍申请学科类的本科学位,同时接受额外的教学模块训练,使其掌握教学法并进行实地学习。
再者,马克龙还计划创建新的教师培训机构,即“高等师范学院”(Ecoles normales supérieures du Professorat,ENSP),使之逐渐取代国立高等教师与教育学院(Institut national supérieur du professorat et de l’éducation,INSPÉ)。成功通过教师招聘考试的学生即可在ENSP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最后,在两年硕士期间,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的同时将参加教育实习,此外,他们还可以凭借实习公务员的身份领取报酬,其中硕士一年级为每月1400欧元(后纠正为900欧元),二年级为每月1800欧元。(来源:上师大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爱尔兰将开展大型研究,追踪教师职业生涯最初十年
近日,利默里克大学(University of Limerick)与经济与社会研究所(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Institute,ESRI)和玛丽圣母学院(Mary Immaculate College,MIC)合作,将牵头开展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探讨爱尔兰教师在职业生涯最初十年的职业历程。
这项名为“教师专业历程:第一个十年(Teachers’ Professional Journeys: The First Decade,TPJ)”研究,是爱尔兰教育部和教学委员会共同委托开展的一项纵向研究。该研究将探讨教师在完成师范教育并在教师职业中站稳脚跟后的早期职业经历。爱尔兰教育部长诺玛•福利(Norma Foley)在宣布拨款时表示,爱尔兰教育部和教学委员会都坚信,通过倾听教师的心声、了解教师的经历,可以塑造和重塑未来的教学和师范教育政策。她希望所有相关的教师群体都能看到为爱尔兰首次进行这类研究的价值。
这项研究将持续到2030年,总费用为280万欧元。(来源:利默里克大学大学官网)
政策导向
怀进鹏出席第十四届教师专业国际峰会
当地时间4月22日至24日,第十四届教师专业国际峰会在新加坡举行。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出席峰会并发言。
怀进鹏表示,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各国需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国政府着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建立高质量的教师教育体系,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教师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成长等提供优质资源和服务。要大力推动各国交流合作,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数字教育作用,让技术造福师生,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
本届峰会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教师工会联盟(EI)和新加坡教育部共同主办,会议议题为“重塑教育,发挥潜能”,相关国际组织、19个新加坡教育部门负责人及代表参会。(来源:教育部官网)
两部门发文部署2024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工作
4月2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就做好教师招聘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出部署。
《通知》提出,要统筹高校毕业生就业与教师招聘,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特别是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学幼儿园任教。各地要在省级或市级层面统一组织公开招聘工作,结合学段学位需求、学校规划布局调整、城乡地区差异、适龄人口变化等情况,科学设置招聘岗位,重点保障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科学、信息科技、艺术、劳动、心理健康、特殊教育等紧缺学科师资需求。强化职教教师配备,在中等职业学校招聘教师工作中,有职业技能等级要求的岗位可适当降低或不设置学历要求。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综合考虑服役年限等因素对退役军人相应放宽年龄限制。
《通知》要求,各地要规范招聘程序,营造公平竞争就业环境。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招聘信息,不得设置歧视性、指向性及不合理的限制性条件。规范资格审查工作,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和招聘公告明确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查,不得进行“简历筛选”。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把入职前准入查询工作作为必要环节。(来源:教育部官网)
教育部办公厅公布202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美术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和教师基本功展示评选结果
3月11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202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美术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和教师基本功展示评选结果的通知》。202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美术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和教师基本功展示已顺利结束。本次展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美育人、守正创新、示范引领,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高校音乐、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和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对建设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音乐、美术教师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
评选结果包括优秀组织奖、学生基本功展示获奖和教师基本功展示获奖名单。《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巩固活动成果,抓好美育教师源头培养,推进新时代高校音乐、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校音乐、美术教育专业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来源:教育部官网)
地方要闻
弘扬教育家精神
近日,《中国教育报》设立新时代新征程专刊,刊登各省(市)副省(市)长“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笔谈”,以下为部分笔谈摘编。
以新时代教师之魂引领发展城市教育
4月10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解冬文章,题为“以新时代教师之魂引领发展城市教育”。文章说,上海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论述,大力推动教育家精神融入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治校和教书育人全过程,着力造就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师德师风高尚、专业水平高超、终身发展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发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城市教育提供关键支撑。第一,立师德,坚定不移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第二,强师能,坚定不移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核心任务;第三,解师忧,坚定不移深化教师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来源:《中国教育报》官网)
让教育家精神滋润江西教育高质量发展
4月10日,《中国教育报》刊登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洪山文章,题为“让教育家精神滋润江西教育高质量发展”。文章说,进入新时代,江西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重要战略位置,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师德师风建设全面加强,在全国率先建立长期从教教师荣誉制度,涌现出龚全珍、支月英等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先进典型,在赣鄱大地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助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浓厚氛围。具体实践包括:深刻把握教育家精神的首位标准;深刻把握教育家精神的第一要求;深刻把握教育家精神的实践要求;深刻把握教育家精神的内在要义;深刻把握教育家精神的科学内涵。(来源:《中国教育报》官网)
造就支撑教育强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4月10日,《中国教育报》刊登河南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宋争辉文章,题为“造就支撑教育强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文章说,作为全国教育人口大省、教师队伍大省,河南省当前正处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向高质量发展跃升的重要关键期、攻坚期,必须坚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共同形成气势磅礴的凝聚力与创造力,造就支撑教育强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以教育之强、教师之强夯实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省实践之基。一要聚焦教育家精神的价值谱系,坚持全过程、多方位涵养教育家精神;二要优化教育家精神的成长生态,坚持全途径、多举措健全完善师德涵养体系;三要领会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实质,坚持全覆盖、多层次构建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四要发挥教育家精神的引领力量,坚持全链条、多维度激发教师队伍新活力。(来源:《中国教育报》官网)
践行教育家精神培育新时代卓越教师
4月24日,《中国教育报》刊登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梁仁哲文章,题为“践行教育家精神培育新时代卓越教师”。文章说,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培育新时代卓越吉师,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不断在教育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上贡献吉林力量。具体实践包括:弘扬教育家精神,助力建设教育强国;践行教育家精神,彰显吉师文化底蕴;赓续教育家精神,培育新时代卓越吉师。(来源:《中国教育报》官网)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育强国建设的广东实践
4月24日,《中国教育报》刊登广东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曦文章,题为“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育强国建设的广东实践”。文章说,广东着力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坚持优先谋划、优先发展、优先保障,以强师之策厚植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沃土,奋力在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中作出广东贡献。具体实践包括:增强做好新时代教师工作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不断深化新时代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创新;高标准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来源:《中国教育报》官网)
上海市中小幼“践行教育家精神 做于漪式好老师”系列活动启动
4月23日,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践行教育家精神 做于漪式好老师”系列活动在杨浦区教育学院正式启动。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周亚明,市教委副主任叶霖霖,杨浦区副区长王浩等出席活动。活动由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周增为主持。
王荣华认为,于漪的教育教学思想是一部活的中国当代基础教育学。人民教育家于漪就在上海,就在我们身边,上海学习教育家精神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他表示,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一直将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研究与宣传作为重要工作,发挥自身特色积极作为。开展“践行教育家精神 做于漪式好老师”系列活动非常有意义。要系统探寻于漪“从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的成长轨迹,深入理解人民教育家的精神品格。要学习研究于漪教育教学思想,构建中国特色基础教育话语体系。要以教育家精神涵养教师情怀,争做于漪式好老师。要以本次系列活动为契机,贡献弘扬教育家精神的“上海方案”。
周增为介绍了系列活动实施方案。本次系列活动从4月启动,将持续到年底,涉及读书、征文、宣讲、研讨四大主题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活动以阅读于漪教育教学著作、学习于漪教育教学思想、践行教育家精神、学做于漪式好老师作为重点,大力开发教育家精神相关培训资源,纳入教师“全链条”培养培训,强化教育家精神宣传。(来源: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官网)
柳州市深化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改革
柳州市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以“示范引领、标准带动、专业发展、体系优化”的工作思路,在规划设计、名师培养、机制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完善教师教学、教育研究两条路径,努力构建学校—县(区)—设区市三级培养体系,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筑牢师资队伍根基。具体做法有:系统规划,搭建专业发展新体系;深化改革,打造名师培养新模式;完善机制,探索项目管理新路径。(来源:教育部官网)
常州启动“人工智能+青年教师教育素养提升行动”小学阶段项目
4月15日,常州市“人工智能+青年教师教育素养提升行动”小学阶段项目启动仪式在常州市龙城小学举行。全市各小学2023年新入职教师通过线上方式参与活动。
培训通过线上方式进行,教师只需借助手机进行。培训内容采用表情识别、语音识别、关键词分析、大数据分析等人工智能技术,并即时提供个性化反馈,为青年教师的职初专业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赋能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在数字赋能的背景下,常州市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体系化架构,通过智能感知和多模态数据融合,智能分析青年教师的训练数据,形成教师“数字画像”,提升教书育人效力,有效推动人工智能与教师队伍建设的融合发展。
常州市于2022年率先启动“人工智能+青年教师教育素养提升行动”,将人工智能与教师队伍建设融合发展。项目由常州市教师发展学院领衔,通过3-4年的持续开发部署,架构AI场景演练小程序,面向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提供80-100个典型的教育教学沟通演练场景,供青年教师边学边练、先学后练、举一反三。演练场景来源于常州本土优秀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同时聚焦青年教师职初成长的主要需求和成长挑战,接地气,有深意。(来源:常州市人民政府官网)
专业活动
第二届全国教师教育中青年学者论坛暨《教师教育学报》创刊十周年研讨会顺利举办
4月20日,第二届全国教师教育中青年学者论坛暨《教师教育学报》创刊十周年研讨会拉开帷幕。此次会议以“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与学科建设”为主题,由西南大学主办,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西南大学期刊社《教师教育学报》联合承办。大会线上线下同步进行,100余名全国各高校教师教育的专家、学者,国内教育知名期刊主编线下参会,教育同仁通过直播参会,共同关注教师教育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致辞。他认为,应着力推动教师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为我国教师教育政策制定以及实践层面提供有力支撑。教师教育兼具政策属性、实践属性和学术属性,因此,他倡议教师教育研究进一步融入学科教师教育范畴。接下来,他带来题为《教师教育体系重构:理论框架和若干要素分析》的主题报告,从培养体系、培训体系、评价体系、配置体系以及保障体系等方面,深入剖析了教师教育体系重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关键影响因素。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管培俊教授致辞并作主题报告。他谈到新时代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十二条显著特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师人才培养体系;“教育家精神”引领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一体化的教师人才培养体系;素质取向、全面发展的教师人才培养体系;矩阵结构的教师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指向的教师人才培养体系;“协同育人”的教师人才培育体系;“人才引领驱动”的人才培育体系;“AI赋能”的教师终身发展体系;“开放灵活”的教师人才培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的教师人才培育体系;良法善治的教师人才培育体系。
《教师教育学报》创刊十周年成果展示后,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会长高宝立教授作点评,他认可《教师教育学报》的学术赋能、守正创新等特色,并强调教育期刊的多方面价值:理论创新的原理、教育政策咨询的智库、理论向实践转化的桥梁、理论导向的窗口和教育学科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助力。他进一步指出,教育期刊应从六方面加强工作:以政治站位明确方向;以时代需求找准定位;以质量标准促进评价;以学术治理促进规范;以中国立场开拓国际视野;以队伍建设强化内涵。
大会在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举办主题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高质量教师专业发展”的三场分论坛,各大中小学教师教育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交流报告。(来源: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官网)
全国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交流论坛暨教育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
4月13日至14日,以“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国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交流论坛暨教育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这是近年来有关教育学科建设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会议围绕教育学科发展的挑战与机遇、贡献导向的教育学科建设路径、教育学科发展与跨学科交叉、教育学科科学研究范式转型、教育学科学位论文质量提升、教育学科新增二级学科建设等议题进行研讨。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12所高校教育学科代表分别围绕“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等主题进行大会发言,分享了新时代教育学科发展的新尝试,包括内培外引促进教育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循证交叉的有组织科研推动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构建,需求牵引与贡献导向带动教育学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培养改革与数字化赋能撬动教育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论实践贯通、特色差异化发展助力教育学科赋能中国教育实践,多措并举扩大教育学科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文化传承创新增强教育学科文化主体性建构。
会议共举办了6个分论坛和4个圆桌论坛,来自全国127所高校305位教师代表参与会议,有关代表向大会汇报交流主要内容。与会学者还就教育学科新增二级学科“教师教育学”进行深入研讨。(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全国学科教育联盟第三届年会顺利召开
为探讨人工智能+教育变革的新路径,掌握前沿技术在学科教学研全流程中的创新应用,着力打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4月18日,全国学科教育联盟第三届年会暨数字化推动大中小教学研一体化变革研讨会在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拉开帷幕。本次年会由西南大学主办,全国学科教育联盟、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等单位联合承办。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有近16万人参加。
年会举办“数字化引领教研变革”“‘云端智慧、双向赋能’数字教育协同发展”“教师数字素养与胜任力提升”三场论坛,围绕数字化背景下,大中小学教师教学与教研及教师成长的问题展开探讨。(来源: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官网)
院校动态
浙江大学积极推进“国优计划” 着力培养高素质优秀教师
浙江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简称“国优计划”),立足“国之大者”,以承担“国优计划”试点为抓手,积极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教师教育培养路径,在高素质中小学教师培养的新赛道上,担当使命、改革创新、勇于探索,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未来教师”。
以“强国使命”为引领,坚持大格局战略定位。加强系统设计和统筹协同,成立由学校领导牵头的“国优计划”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国优计划”培养专项的组织实施。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成立“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委员会,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审议“国优计划”学生培养方案、教育实践基地名单、教师教育模块学业导师名单等重要事项,探索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新模式,为“国优计划”学生的高质量培养提供坚强保障和有力支撑。
以“国之大者”为根基,坚持“招—培—就”全过程联动。紧紧围绕“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核心要求,制定“招—培—就”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覆盖“招生选拔—课程讲授—教育实践—推荐从教—职后发展”全过程的浸润式教育链条。
以“教育家精神”为标尺,坚持实践育人新范式。精心设计面向“未来教师”的校内实训环节,依托基础教育理论教师、中小学一线教学名师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掌握1手规范字、1口普通话、1套新技术、1科新课标、1堂优秀课和1项新教研的“六个一”实训技能。(来源:浙江大学求是新闻网)
协同提质计划西南大学组团召开本科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教材建设研讨会
4月19日上午,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西南大学组团“教育学”虚拟教研室活动开展了第三次专题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新疆师范大学发起倡议,特邀西南大学张凌洋教授就“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教材建设和师德相关研究进行专题分享。会议采用线上形式,由西南大学周琴教授主持,组团内七所高校(西南大学、山东师大、新疆师大、重庆师大、和田师专、河西学院、长江师院)以及其他兄弟院校的师生通过腾讯会议参与了研讨。
西南大学本科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与个人修养”的课程负责人,张凌洋围绕授课方式、教学团队、教材建设等内容,就一流课程建设的高阶性、创新性及挑战度予以了经验分享。新疆师范大学陈得军介绍了以“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为宗旨的教师职业道德课程建设情况。针对他提出的课程评价方式、地域特色、线上线下授课等问题,与会专家开展深入探讨。
本次活动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通过了解、对比不同师范院校的“教师职业道德”课程建设模式,各院校资源共享、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并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促进“教师职业道德”课程建设的专业化。(来源: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官网)
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举办2024年第二期“名师讲堂”讲座
4月24日下午,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举办“教育数字化转型下的课程教学改革”为主题的名师讲堂活动。本次活动特邀国家教学名师梅强教授开展讲座,学院80余位师生到场学习交流。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点任务之一。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能够确保高质量落实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助力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梅强教授从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及战略背景、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建设案例和建设成效等五个方面诠释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为教师们开展课程教学建设与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来源: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官网)
专家观点
顾明远对话佐藤学:教育的创新需要创新的教师
新时代教师面临怎样的挑战?在传承与创新中,教师如何应对?面向未来的教师发展要向哪里去?在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丰台区教育委员会承办的“学习共同体与教育革新论坛暨第五届全国学习共同体大会”上,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与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佐藤学“高峰对话”。《中国教师报》2024年4月10日星期三第5版刊登记者整理的对话内容。
佐藤学教授认为,现在我们面临的时代是必须开拓新局面的时代,教师需要具有更大的变革推动力和决心——特别是对于创造着未来的中国教师,承担、肩负着重大责任的中国教师,更是如此。佐藤学教授询问顾明远教授,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教师应该作出什么样的改变?顾明远教授回应说,在新时代,教师应该不断用“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用教育家精神鞭策自己成长。同时,新时代最突出的特征是创新,教育当然也要创新,包括教育观念、内容和方法创新等方面。教育要创新,教师也要创新。
两位教授认为,创新要基于文化而不是抛弃过去的一切。中国教育在中国文化基础上有很多是可以继承的,而且教育有规律性,孩子的成长有规律性。提倡教师要学点教育史,从教育史中看到前人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两位教授还围绕当今社会教师应承担的责任、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等展开对话。(来源:《中国教师报》官网)
叶晓丽: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四重向度
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副部长、新闻中心主任叶晓丽4月24日在《中国教师报》发文,认为在新形势下,面对高品质教育改革诉求与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应坚持“四个导向”构建“四大体系”,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叶晓丽认为,应坚持政治导向,构建全过程立德树人落实体系;坚持目标导向,构建分层次教师教育体系;坚持问题导向,构建多元化教师管理体系;坚持效果导向,构建全方位尊师重教体系。(来源:《中国教师报》官网)
吕治国:充分发挥地方师范院校作用 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吕治国4月24日在《人民日报》发文,认为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地方师范院校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中居于重要位置,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勇担使命、发挥优势,为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作出更大贡献。
吕治国认为,作为我国教师教育的重要力量,地方师范院校具有紧贴地方实际、人群覆盖面广、培养规模大等优势,在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师资队伍方面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在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中大有可为。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要求广大地方师范院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将教育家精神的培育和践行有机融入师范生培养、教师职后培训、教师职业发展等全过程和各领域。地方师范院校要着力推进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谋划布局“智慧+”师范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师教育方式,切实提升师范生运用新技术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来源:《人民日报》官网)
吴颖惠:重提升,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4月12日在《中国教育报》发文,认为2024年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部署会,明确提出“重提升,抓好教师培养培训,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这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行动,也是支撑高质量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工作,教师需要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才能获得职业精神和专业能力,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有必要从时代性、文化性、专业性和体系化等视角来审视,构建纵横交错、精准匹配的教师发展服务体系。其一,充分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其二,立足本土语境,完善教师教育全要素标准体系;其三,根植于教育改革实践,明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其四,充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持;其五,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必须是开放、协同、联动的,体现于职前、入职、职后的生命周期之中。(来源:《中国教育报》官网)
学术前沿
回眸与反思:国际教师教育研究二十年
仝静, 袁悦. 回眸与反思:国际教师教育研究二十年[J]. 教师教育论坛, 2024(1):4-12.
在全球化背景下,教师教育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教育工作者热切关注的研究领域。为全面展现国际教师教育研究图景,本文对国际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人员、研究机构及国家、刊载期刊、被引文献、关键词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研究发现:国际教师教育领域形成一支较高贡献力与影响力的核心作者队伍,具有高贡献力与影响力的国际教师教育学术期刊,聚焦于社会公正研究、教育改革政策研究、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教师研究、教师能力研究、教师学习研究等研究热点。在理性解读国际教师教育研究成果的同时,比较与反思我国教师教育的研究境遇,提出加强教师教育研究队伍建设、加快教师教育研究平台建设、重视中国特色教师教育研究等建议。
比较与借鉴:基于卓越教师培养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
左崇良. 比较与借鉴:基于卓越教师培养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1):120-127.
卓越教师培养和教师教育质量保障是全球性的教育主题,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为中国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了经验借鉴。由于理论与实践的不足,当前我国教师教育陷入发展困境,移植的国外教育制度在中国有些“水土不服”。制度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教师教育的良性发展要做到洋为中用、中西结合,建设现代化的质量保障制度。新时代的中国教师教育改革要坚持和处理好“六个新”,即新思路、新趋向、新挑战、新要求、新措施、新治理,采取“内外兼修”的策略,优化制度,完善内外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全科教学”背后的“整全教育者”——芬兰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育人理念、课程设置和培养逻辑
张军凤, 王世岳, 彭韬. “全科教学”背后的“整全教育者”——芬兰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育人理念、课程设置和培养逻辑[J]. 比较教育研究, 2024(2):64-73.
全科教学是芬兰基础教育的特色,高质量的全科教师由综合性大学培养。通过对芬兰八所综合性大学的全科教师培养方案进行质性分析,研究发现芬兰教师教育旨在培养融教师、研究者和社会人角色于一身的“整全教育者”,发展教师汇教学素养、科学素养和公民素养于一体的复合型素养。这呼应了通过教育达到“完整人格发展”的“教化”育人理念。芬兰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整合了跨学科教学、科学研究和通识教育。跨学科教学旨在跨越学科边界以整合多维的知识和技能;科学研究旨在拓展心智边界发展认知、思维和视野;通识教育旨在突破自我的边界以唤起丰沛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科学研究和通识教育打通跨学科教学的实践壁垒,三者交互联动培养具有复合型素养的“整全教育者”。
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
林崇德. 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J]. 新华文摘, 2024(2):111-114.
教师教育体制体系的建设过程,既要借鉴国外经验,更要立足中国现实,在指导思想、学术体系、研究方法、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魄、中国智慧,着力出新时代中国教育工作者自己的路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逻辑基础、理论意涵与实践路向
曲铁华, 龚旭凌. 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逻辑基础、理论意涵与实践路向[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1):122-129.
从“老三门”到“课程统整”: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制度变迁及未来展望
王艳玲. 从“老三门”到“课程统整”: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制度变迁及未来展望[J]. 教育发展研究, 2024(4):23-32.
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愿景、挑战与对策
李袁爽, 王运武, 张子航. 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愿景、挑战与对策[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4(3):81-89.
技术赋能背景下教师创新力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李宝敏, 屈曼祺, 周彬. 技术赋能背景下教师创新力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 2024,36(2):1-8.
维护、发展和持续:教师教育中的专业学习
Karlberg-Granlund G, Pastuhov A. Being, becoming and sustaining: learning professional learning in teacher education. [J].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2024, 50(2):372-385.DOI:10.1080/19415257.2023.2291360.
芬兰职前教师对语言在数学学习中作用的理解
Alisaari J, Heikkola L M, Harju-Autti R. Finnish pre-service teachers' understandings of the role of language(s)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J]. Language, Culture and Curriculum, 2024, 37(1):75-91.DOI:10.1080/07908318.2023.2258156.
大学如何保障教育实习质量?
Wiese E, Hatlevik I K R, Daza V. How can universities ensure quality of practice in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24,139:N.PAG-N.PAG.DOI:10.1016/j.tate.2023.104462.
教师教育中深度学习的模拟教学法模式
Levin O. Simulation as a pedagogical model for deep learning in teacher education.[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24,143.DOI:10.1016/j.tate.2024.104571.
师范生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信息化教学意愿的影响因素
Ma S, Lei L.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eacher education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adop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for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 2024, 44(1):94-111.DOI:10.1080/02188791.2024.2305155.
成果推介
指向创造力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成果完成者:刘益春,徐海阳,魏民,王向东,秦春生,李广平,李广,饶从满,赵长明,高夯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指向“学科名师”的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
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周彬,占小红,汪晓勤,蒋瑾,华春燕,董蓓菲,徐斌艳,郭宝仙,裴新宁,潘苏东,王祖浩,郑晓蕙,沈晓敏,李月琴,苏小兵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专题信息
2024年第3期
第2卷第3期•总第6期
2024年4月30日发布
上海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200234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徐汇校区西部计算中心2楼
网址:https://ghc.shnu.edu.cn/jsjyztxx/list.htm
电话:(86.21).6432.2334
(86.21).6432.2596
电子信箱:teupdates@163.com
编辑、初审:白益民
排版、复审:沈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