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专题信息 2024年第2卷第4期

发布时间:2024-05-22作者:浏览次数:137

《教师教育专题信息》2024年第2卷第4期.pdf下载



目 录


全球视野... 2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发布2024教师收入年度调查报告... 2

美国德克萨斯州推出新证书,优化驻校实习教师认证体系... 3

英国教育部拟增加STEM、技术和幼儿教师收入... 3

政策导向... 3

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3

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511日在京召开... 4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启动全域应用试点,以数字化助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5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线教研栏目正式上线... 6

教育部、财政部启动2024年义务教育阶段特岗计划招聘工作... 6

新一期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启动... 7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部署开展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 8

地方要闻... 9

广东省启动新一批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 9

广东启动百千万名班主任及智能教育名教师培养项目赴新疆喀什示范带学活动... 9

河南将实施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10

甘肃计划重点补充紧缺学科和乡村教师... 10

院校动态... 11

同济大学成立STEM教育智库和未来教育研究院... 11

北京师范大学与西安市教育局举行教育领域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暨强师工程服务站授牌仪式... 12

北京师范大学与珠海高新区签署基础教育领域合作框架协议... 13

陕西师范大学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共建教学改革实验区... 13

浙江师范大学与杭州上城区举办课博会,聚焦智能时代的课堂教学... 14

专业活动... 15

美国教育研究协会召开2024年年会... 16

美国教师教育者协会发布《教师临床实践标准(第三版)》... 15

欧洲校网学院举办“AI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在线研讨会... 16

黄河流域教师教育发展论坛在渭南师范学院举办... 17

专家观点... 18

第二届全国教师教育中青年学者论坛观察:四问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构建. 18

高杰:教师成长应多一些原发性思考... 22

陈殿兵缪怡郡:国际视野下教师减负的政策和举措... 23

Tom Kirk, Clare Brooks:  教师需要更多专业自主权... 23

学术前沿... 24

中国百年师范教育制度变迁:内在动力、总体特征及历史经验... 24

教育强国背景下教育家型教师的内涵阐释、生成特征与系统造就... 25

教育家精神及其中国特质... 25

究竟什么样的人可称为教育家. 25

教育家精神蕴含的原理性、规律性探讨... 25

教育家精神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 26

教育强国视域下教师队伍的创新建设... 26

教师德性的主体建构:新时代师德建设的理论基点... 26

教师何以为教育实践者:实践哲学视域中教师专业角色的审思与拓展... 26

特级教师专业核心素养的现状、特点与启示——基于江西省特级教师的调查分析... 26

小学初任教师职业自我认同危机的特征与破解路径——基于29名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一年的追踪研究... 26

乡村教师本土培养纵深推进的基本问题分析... 26

小学数学教师跨学科素养的结构维度探索与测评指标构建... 27

中国式情、理、法的平衡——基于教育实习中两难空间的叙事分析... 27

教师教育供给中的变化:国际比较的视野... 27

实习中的两难困境及其对教师身份认同发展的影响:对教师教育的启示... 27

瑞典教师职前教育中的社会情感学习:一项关于预期课程的质性研究... 27

指导教师的动机及其对指导风格和热情的影响... 27

培养未来的领导者:关于传帮带我们应该知道些什么... 27

教师候选人的早期实习经历:复杂环境中的情绪挑战... 28

成果推介... 28

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育情怀培养的四位一体路径创新... 28

硕一体四式联动:综合性大学卓越教师培养体系创新... 28

 

 

全球视野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发布2024教师收入年度调查报告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418日发布2024教师收入年度调查报告,核心发现如下:(12022-2023学年美国基础教育公立学校教师的平均收入为69544美元,较上年增长4.1%,考虑到通胀水平,较十年前下降了约5%;(22023年教师平均起薪为44530美元,较2022年上调3.9%,但若考虑到通胀水平,则仍低于2008年。(来源: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官网)

返回目录

美国德克萨斯州推出新证书,优化驻校实习教师认证体系

412日,美国德州教育委员会the Texas State Board of Education)宣布,将为州内完成一年制驻校实习项目的师范生颁发高级证书(“Enhanced Standard Certificate”),以认证和表彰其投入,提高学生求职时的竞争力。据悉,一年制驻校实习项目是美国教师培养的重要途经,大学和中小学合作,通过授课和深度实习培养未来教师。(来源:The Education Trust网站)

返回目录

英国教育部拟增加STEM、技术和幼儿教师收入

英国教育部423日宣布,从今年9月起将投入2亿英镑用于增加STEM、技术和幼儿教育等领域的优秀教师的收入,预计人均可获6000英镑。英国教育部长吉莉安·基冈(Gillian Keegan)指出,这一举措旨在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教师,是英国打造世界一流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当前,英国正开展新一轮教育和考试改革(Advanced British Standard,简称ABS),计划将学术和技术资格证书合二为一。根据改革内容,学生修读的课程数量从3门增加到5门,教学时间将增加200小时。为此,英国学校对于优质教师的需求显著增加,而政府的收入提升举措将有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教育领域。(来源:英国教育部官网)

返回目录

 

政策导向

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加鲜明,思政课教师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信心底气更足,广大青少年学生四个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奋发昂扬,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习近平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来源:新华社官网

返回目录

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511日在京召开

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511日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会议并讲话。

丁薛祥在讲话中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丁薛祥强调,要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使命,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入脑入心。充分发挥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讲好新时代故事,引导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动学生更好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遵循教育规律,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设计课程目标,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健全突出教学优先的评价体系,完善教师地位和待遇保障机制。各地各部门要扛起政治责任,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形成思政课建设的强大合力。

会前,丁薛祥到北京科技大学和北京市第一五九中学调研,了解思政课线上线下集体备课情况,听取思政课现场教学,与教师和学生交流。来源:新华社官网

返回目录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启动全域应用试点,以数字化助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今年是国家数字化战略行动实施第三年,也是数字教育扩优提质年。三月,教育部启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应用试点工作,不断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动教育变革创新,示范引领区域教育均衡与教育质量提升,以数字化助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试点工作重点推进三大任务。开展广东、海南深化应用试点,全面整合各级各方平台优质资源,全方位多场景实现智能助力,强化全域全员全流程应用,着力建设广东、海南全域智慧教育示范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建设。开展中西部民族地区深化应用试点,支持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四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率先探索,全面提升国家平台应用有效性、数字资源建设针对性,夯实民族地区教育数字化基础,以教育数字化助力中西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东部优质数字资源共享,通过同上一堂好课”“在线教研等活动,充分调动北京、上海、江苏等东部地区积极性,探索数字资源进出机制和评价机制,集成全国好老师、好课程、好示范,扩大教育资源的优质供给。

通过部省共同努力,力争到2025年底,实现全域全员全流程的新型教学范式基本成型,人工智能应用规模效应初步显现,与试点工作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保障机制落地见效,形成一批国家平台深化应用的新模式新做法新成果,让优质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共建共享,惠及更广大师生。来源:教育部官网

返回目录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线教研栏目正式上线

328日,数字教育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专项行动暨扩优提质年启动仪式在京举行。期间,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线教研栏目正式上线,第1期全国集体在线教研活动正式启动。

在线教研栏目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办,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联合各省市级教研机构和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组专家,共同组织实施。这是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功能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是充分发挥数字化助教助研作用、引领教研转型发展的新探索,将在帮助中小学教师和教研员理解实施课标、引领中小学教学改革和教研工作方向、助力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期全国集体在线教研活动以小学数学《圆》单元整体教学为案例,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承办,聚焦一线教师在课程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重难点问题,设计了课例展示、座谈研讨、专家指导、线上互动等环节。

下一步,平台将继续整合国家、省、市、县、校数字化教研资源,集合各省各学科中最优秀的教研力量,推广优秀的教学范式和教学成果,支持跨区域、跨城乡精准教研帮扶,推动教师素养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来源:教育部官网

返回目录

教育部、财政部启动2024年义务教育阶段特岗计划招聘工作

511日,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全国计划招聘特岗教师3.7万名。

《通知》明确,要持续优化特岗教师队伍结构,2024特岗计划仍面向中西部省份实施,重点向原三区三州、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少数民族地区等地方倾斜;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学校任教,进一步加强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外语、科学、劳动、艺术、信息科技、心理健康、特殊教育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补充;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可综合考虑服役年限等因素对退役军人相应放宽年龄限制;鼓励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高水平高校为农村学校输送优秀高校毕业生。

《通知》要求,各地要切实把好招聘入口关,严格招聘条件和要求,按时完成2024年特岗教师公开招聘工作。边远艰苦地区和急需紧缺专业的特岗教师招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开考比例或不设开考比例,采取面试、直接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划定成绩合格线。对于特别边远艰苦、教师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可向本地生源倾斜。在特岗计划招聘基础上,根据具体需要,统筹做好地方特岗教师招聘工作。

《通知》要求,要切实做好特岗教师待遇保障,确保特岗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保证三年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且愿意留任的特岗教师及时入编并落实工作岗位。要系统开展特岗教师培训工作,加强岗前培训,强化师德师风教育。要扎实做好特岗教师信息管理,深入挖掘和广泛宣传特岗教师中的优秀典型,对于优秀特岗教师以适当形式予以表彰奖励。(来源:教育部官网

返回目录

新一期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启动

据教育部网站516日报道,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着力建设高质量教师校长队伍,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实施新一期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4-2027),在2022双名计划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名师名校长培养,培养造就更多具有鲜明教育理念和成熟教学模式、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教育家型教师校长,培养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新时代大先生

 “双名计划培养对象为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和党组织书记、校园长,以及教师发展机构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并指导一线实践的教研员。今年计划依托培养基地,对入选的300名左右优秀中小学教师校长进行为期三年的集中培养。同时新增一批高水平综合大学作为双名计划名师名校长培养基地,承担培养任务,累计培养基地已达32家。

新一期双名计划将积极推进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探索名师名校长培养和引领带动机制,推动名师名校长与区域内骨干教师校长团队合作、共同发展,带动区域内教师校长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将承担教育帮扶任务作为培养的重要内容,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立实践点,通过驻校支教、线上联合教研、课题共研等方式,建立精准帮扶机制。将数字化融入名师名校长培养的全过程,加强名师名校长的数字化素养和能力培养,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名师名校长建立线上工作室,吸纳全国教师参加,开展远程备课、线上教研,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来源:教育部官网

返回目录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部署开展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

据教育部网站424日报道,为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近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印发通知,对开展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作出部署。《通知》明确了专项整治的范围和目标。集中整治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和工作随意进入校园情况,以及社会事务进校园过程中重留痕轻实效的形式主义,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事务进校园审批报备制度和监督管理长效机制,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通知》提出四项主要任务。一是系统摸排近年来社会事务进校园情况,制定准入标准,加强问题整改。二是建立社会事务进校园审批报备制度,严控省、市、县三级社会事务进校园总量,建立白名单并向社会公布。三是对社会事务进校园的具体方案进行审核,可根据工作实际进行整合,严控活动范围和时长,提升进校园活动质量。四是通过监测、核查、通报等方式,常态化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工作。《通知》要求各地提高站位,压实责任,把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作为教育系统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持续推进专项整治工作走深走实,以师生获得感检验专项整治成效。(来源:教育部官网

返回目录

地方要闻

广东省启动新一批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

56日,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项目(2024—2026年)启动仪式在广州举行。启动仪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主会场设在广东省教育厅,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设分会场。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建华出席仪式并讲话。

此次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项目(2024—2026年)以培养新时代教育家,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旨,经过材料评审和面试答辩,共有518位教师从740多位候选教师中脱颖而出,将分别成为省级名教师、名书记名校长、名班主任培养对象,细分为19个子项目,首次新增中职教育和名书记培养类别。培养任务由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等9个培养机构共同承担。

据悉,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至今已完成三轮,共培养学员978名,其中252人获评正高级教师、251人获评特级教师、342人成为省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学员的素质能力、科研水平及示范效应都不断提升。新一批培养工程呈现许多新亮点、新变化,不仅推出名书记培养系列,还新增中职教育培养类别,而且在培养机制、培养方式上多有创新,并进一步加强了对培养机构的考核与遴选。承担此次培养任务的除了省内的教师教育机构,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也参与进来,为培训学员提供更加优质、开放、多元的培训内容及资源。(来源:广东省教育厅官网)

返回目录

广东启动百千万名班主任及智能教育名教师培养项目赴新疆喀什示范带学活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教育援疆工作的部署要求,423日至427日,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班主任和智能教育名教师以小组形式深入新疆喀什市及疏附县多地学校开展活动。参加本次示范带学活动的114名广东省名班主任和名教师,在喀什地区中小学开展近140场专题讲座,128场次示范课或同课异构,80余场次入校诊断等送教活动。此外,来自广东省的名班主任与喀什地区的34名教师建立了结对关系,旨在将一次辐射变成常态交流,共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促进当地教育水平的提升。来源: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官网

返回目录

河南将实施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58日,河南省教育厅印发通知,拟于近期组织实施2024年义务教育师资薄弱环节改善暨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根据全省教师培训规划,2024年义务教育师资薄弱环节改善暨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共设置县域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省级骨干教师培育、万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培育、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样板工作室主持人培训、师德师风常态化建设专项培训、教坛新秀培育工程暨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等六类项目。

通知指出,各承训高校要充分利用河南教师网络学院,指导教师注册并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师德师风、心理健康、生命安全、信息技术、国家安全、科学素养、法治教育、家庭教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幼小衔接、少先队工作、预防校园欺凌等不少于60学时的通识课程研修,已经学过的老师不需要重复学习。要实施实践性培训、案例式教学和参与式培训,实践性课程比例不少于50%(来源:河南省教育厅官网)

返回目录

甘肃计划重点补充紧缺学科和乡村教师

据甘肃省教育厅官网511日报道,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甘肃省教育厅下发通知,要求做好2024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工作,科学设置岗位,重点补充紧缺学科和乡村教师。

据甘肃省《关于做好2024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当地鼓励和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特别是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学幼儿园任教。

通知要求,各地要有针对性地加强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科学、信息科技、艺术、劳动、心理健康、特殊教育等紧缺学科教师招聘补充,多措并举加大校园足球教师师资培养、补充和配备力度。要拓宽乡村教师招聘补充来源,用好用足艰苦边远地区基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倾斜政策,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师资配备。(来源:甘肃省教育厅官网)

返回目录

院校动态

同济大学成立STEM教育智库和未来教育研究院

516日,同济大学举办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智库成立仪式暨未来教育改革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介绍了同济大学STEM教育智库和未来教育研究院成立的背景及其未来发展思路。他表示,同济大学将组建一支多元化学科交叉、跨界融合的专家队伍,研究制定中国特色、大中衔接的STEM教育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开展STEM教育的探索与示范应用,未来教育研究院将聚焦未来教育治理、教育人工智能、STEM教育、卓越教师教育等四大方向,着力打造新型特色教育品牌智库,推进高水平学术研究和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推动全球STEM教育改革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副秘书长葛思颖、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普通高中教育处一级调研员曾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刘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瞿振元先后致辞。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科教育处处长郝杰,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规划处副处长(主持工作)孙东,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会长、上海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印杰等出席会议。郑庆华校长向同济大学STEM教育智库首批特聘专家授予证书。

在随后举行的未来教育改革与创新学术研讨会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总校长陆云泉,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陆一,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江丰光,同济大学讲座教授、厦门大学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估研究所所长史秋衡先后结合各自探索实践与思考,作了主题报告,分别聚焦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学校课程构建”“教育强国目标下优化拔尖创新人才选育机制的思考”“STEM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从本土到国际合作”“迈向优质均衡:STEM的教育发展论纲等重要内容。(来源:同济大学新闻网)

返回目录

北京师范大学与西安市教育局举行教育领域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暨强师工程服务站授牌仪式

428日,西安市教育局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领域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暨强师工程服务站授牌仪式在周至县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董侠;西安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红雨,党委副书记王小虎;周至县委副书记李同勃、副县长侯淑艳;全市各区县、开发区教育局长,周至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领导班子成员及科室、学校负责同志参加签约暨授牌仪式。

北京师范大学强师工程办公室主任隋璐璐介绍了强师工程服务站建设情况,阐述了北京师范大学实施优师计划、推进强师工程,以高质量教师教育助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所做的努力,期待双方在人才培养、教师培训、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深度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和转化,共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会上,西安市教育局和北京师范大学签订了《教育领域合作框架协议》。北京师范大学强师工程办公室主任隋璐璐为周至县、蓝田县强师工程服务站授牌。康震指出,北京师范大学将与西安市教育局共同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打造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重大需求的师大方案”“西安模式,为西安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北京师范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会后,康震一行赴周至中学进行调研。(来源:西安市周至县人民政府官网

返回目录

北京师范大学与珠海高新区签署基础教育领域合作框架协议

510日,珠海高新区管委会与北京师范大学正式签署基础教育领域合作框架协议,并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实验学校金凤校区、东岸校区揭牌。珠海市委常委、副市长晁桂明出席活动并致辞。

此次签约及揭牌仪式的举办,标志着珠海高新区与北京师范大学在教育领域的合作进入一个全新阶段。据悉,双方将在师资培训、课程开发、教学研究等多个方面深入展开基础教育领域合作,以期打造出符合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新型教育模式。根据协议,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实验学校将正式纳入北京师范大学直属学校的统一管理体系,这将为学校的管理和发展带来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的支持和指导。北京师范大学经历40多年合作办学的实验和探索,目前已在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布局了87所基础教育学校,这些学校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质的教育资源辐射到地方,切实发挥京师学派的引领示范作用。

据了解,珠海高新区与北京师范大学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发展共赢的原则,充分发挥北京师范大学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理念、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的特色优势,在教育质量评价、教师队伍建设、合作办学、校地融合等方面全面深入合作,推动珠海高新区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全力将珠海高新区打造为名校林立、名师云集的科教新城。

据悉,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实验学校金凤校区(金凤小学)占地1.6万平方米,可提供1080个学位。该校于2019年开办并与北京师范大学建立合作关系,由北京师范大学进行托管运营。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实验学校东岸校区位办学规模为36个班,可提供1800个初中学位。该校将于今年9月迎来首批学生,现正处于报名阶段。该校将由北京师范大学推荐教育部名校长王宏担任校长,引进北京师范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优质管理团队,配置优秀师资。(来源:珠海市人民政府官网

返回目录

陕西师范大学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共建教学改革实验区

510日,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与陕西师范大学合作共建临渭区国家级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建设项目在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签约,这标志着双方校地共建国家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合作正式启动。未来,临渭区将以项目组+实验校为载体,通过专家任务定向研发项目学校选择项目参与实验高校、政府、学校协同推进凝练精品课改成果的路径,聚焦做好品质课程规划与管理、统筹推进区域教学改革等八项核心工作,系统推进区域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临渭品质教育、美好生活品牌建设。(来源:中国教师报)

返回目录

浙江师范大学与杭州上城区举办课博会,聚焦智能时代的课堂教学

427日,由浙江省教育学会指导,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主办、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浙师大杭州上城区合作办学共同体承办的立德树人高质量育人杭州论坛暨浙师大杭州上城区合作办学共同体课博会,在杭州笕成中学成功举办。浙江省教育学会会长、教育厅原副厅长、一级巡视员韩平,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政涛,浙江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林一钢,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项海刚,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黄晓等专家学者和领导出席。

韩平作高质量育人,呼唤课堂改革专题报告,强调以学生为核心的课堂改革重要性。李政涛以智能时代的学习与进化:重构人类学与教的范式为主题,论述了智能时代背景下人类学习与进化的新范式。林一钢回顾了近年来浙江师范大学和上城区各学校合作取得的硕果,并期待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合作,探索智能时代的课堂教学新机制,校准合作发展的新目标,打造教育合作的新品牌,紧扣高质量育人核心任务,不断探索校地合作在教育支撑与经验积累方面的新路径。

黄晓指出本次课博会与文博会、学博会共同构成了浙江师范大学上城合作共同体办学中的展示交流平台。课博会探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前景,描绘了未来课堂的智能化、个性化图景,更是对智能时代课堂教学的探索、探讨与实践。

论坛的第二环节采用了典型经验分享,试图回答智能技术如何融入课程之中,实现对传统课堂的改造和革新。杭州市笕成中学、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嘉善实验学校、杭州市建兰中学和浙师大附属丁蕙实验小学分别分享了《学习有约:智能时代的笕成追求》《用魔法打败魔法,大模型在教育的应用》《数字教育背景下学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AI赋能学校课程体系,促进育人生态变革》《重构学习场:城郊结合部学校高质量育人的实践》的典型案例。

论坛第三环节为圆桌研讨,分别由浙江师范大学杭州上城区合作办学共同体发展委员会主任王耀村、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校长高琼、杭州市笕桥花园小学校长李安,杭州市笕桥小学校长徐彬分享智能时代下学校课堂教学的实践、评价与发展。

浙师大杭州上城区合作办学共同体各学校的中学语文、英语,小学语文、数学、信息、美术老师为大家带来了智能化课堂展示与课堂教学评比。论坛还展示了科学狂想秀,学生们分别与机器人、机器狗开展互动、对话,感受着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创新体验。论坛期间还进行杭州市科协基地学校的授牌仪式与课堂评比颁奖仪式。(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官网

返回目录

专业活动

美国教师教育者协会发布《教师临床实践标准(第三版)》

20244月,美国教师教育者协会(Association of Teacher Educators)发布《教师临床实践标准(第三版)》(Clinical Experiences Standards, Third edition),针对当前教师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提高实习质量。教师临床实践是效仿医学教育领域的临床实践模式,是美国当前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临床实践标准(第三版)》主要包括以下11个主题:(1)多方合作。实习学校和大学教师教育者共同承担临床实践的责任,共同发现、处理和解决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学校和合作伙伴之间应定期沟通,基于临床实践中的数据来推动对话,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改进临床实践。(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实践应与前沿研究、理论相一致。(3)合理设计临床实践。明确合理地设计临床实践,使其具有完整的结构及合理的范围和顺序,以满足师范生的发展需要。保证实习教师有机会接触多元的学生群体,如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种族和民族群体以及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等。(4)高质量的组织。实习学校应营造积极友好的环境,安排本校资深的骨干教师担任实习教师的驻校导师,并鼓励实习教师积极融入学校。(5)对外沟通。通过各种渠道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如校友、捐资者、社区和企业成员等),定期对外宣传临床实践的重要活动和进展。(6)资源配置、审查和更新。深入观察记录实习教师实践数据,并进行定期讨论、反思和评价,以不断改进临床实践,支持实习教师的进步。(7)公平与多样性。实习学校和大学的教师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实习教师在处理多样性、公平、包容等方面所需的知识和技能。(8)开展研讨。通过定期的小型研讨班、研讨会等形式,让实习教师与所在学校的教师之间进行深入交流沟通,帮助实习教师更好了解、讨论和批判性地反思课堂和学校相关的问题。(9)形成性教学评估和其他支持性工具。使用各种资源来支持实习教师的实践,帮助其更好地观察、反思和优化自身实践。(10)考核。支持预备教师在临床实践中的多维成长,考核预备教师在多样性、公平、包容和归属感方面的知识、态度和能力。(11)线上督导。利用数字设备,在实习过程中提供稳定、可持续、互动、同步的在线督导。(来源:Association of Teacher Educators官网)

返回目录

美国教育研究协会召开2024年年会

当地时间411-14日,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简称AERA)年会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举办。美国教育研究协会成立于1916年,其年会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顶级教育学术会议。今年会议主题为消除种族不公与建构教育的可能:行动的召唤(Dismantling Racial Injustice and Constructing Educational Possibilities: A Call to Action其中一个分论坛专门针对教师教育,围绕爱尔兰最近的教师教育认证改革进行研讨。其主题为在教师教育和发展中求索教育的可能性Interrogating Educational Possibilities Through Teacher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入选的三篇论文深入探讨了教师、学校领导者和其他参与者在重大变革时期塑造教育的关键作用,强调了教师主体性、领导力发展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并针对教师发展提供相应的建议。(来源: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官网)

返回目录

欧洲校网学院举办“AI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在线研讨会

欧洲校网学院(The European Schoolnet Academy)成立于1997年,在欧洲多国的教育部、学校和教师之间建立沟通桥梁,为学校办学和教师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今年2月,欧洲校网学院举办“AI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Teachers in the Age of AI)的在线研讨会并发布相关报告。本次在线研讨会共包含三个部分:(1The European Schoolnet Academy的高级分析师Lidija Kralj介绍和比较了关于教师数字竞争力的多种理论框架,如DigCompEduSELFIE FOR TEACHERS,以及OECD Employment Outlook中提及的框架等;(2)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教授Mutlu Cukurova讨论了如何在教师培训活动中有效使用AI工具;(3)不同国家教师培训机构使用AI工具的案例展示与讨论。(来源:The European Schoolnet Academy官网)

返回目录

黄河流域教师教育发展论坛在渭南师范学院举办

为进一步弘扬教育家精神,夯实教育强国之基,为黄河流域乃至全国的教师教育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511日,由渭南师范学院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西北分中心承办,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协办的黄河流域教师教育发展论坛在渭南师范学院召开。来自全国10个省,30家院校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

在论坛报告环节,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陕西省教育厅、肇庆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延安大学等单位的七位专家学者,就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卓越教师培养模式、西部教师教育振兴、职前师范生农耕文化传承与创新、延安精神赋能师范生教育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为黄河流域的教师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在分论坛上,专家学者围绕教育强国背景下的教师教育理论研究”“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研究以及教育强国背景下的教师培养机制研究三大主题,三个分论坛同步进行。来自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多所师范院校的12位专家学者就乡村教师培养、师德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享交流。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黄河流域乃至全国的教师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与会学者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共同弘扬教育家精神,推动教师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来源:中国教育在线官网

返回目录

专家观点

第二届全国教师教育中青年学者论坛观察:四问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构建

420日,第二届全国教师教育中青年学者论坛暨《教师教育学报》创刊十周年研讨会在西南大学举行,围绕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与学科建设这一主题,100余名与会专家学者展开了深度研讨。

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何以重要、如何构建?围绕新时代教师教育发展的四大问题,《中国教师报》记者黄浩对会议成果进行了梳理。

(一)为什么:把基础工程打实打牢

教师教育体系是人才培养体系的上游体系,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已是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把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这一基础工程打实打牢。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但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学在发展过程中对其他国家教育理论借鉴较多,《教师发展研究》主编柴纯青认为,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之际,教育学发展需要进入自觉创新的另一个阶段。深圳大学教育学部部长靳玉乐认为,教育学不能成为附庸风雅的学问,应该有独立的学术品格。从知识发展的视角来看,一个缺乏自主性的知识体系不大可能提供知识增量;从知识社会学的观点来看,一个缺乏自主性的知识体系不可能匡正实践并指导实践。

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更是它的根本前提和坚实基础。当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教师教育体系不完整更是在所难免。由此,伊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马永全提出,作为一个具有历史积淀但学科地位确立不久的教育学二级学科,教师教育学的建设必须跟上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把握历史机遇和优势,从源头上加强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我们要大胆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勇于创新扎根中国大地的教师教育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从而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教师教育发展新格局。西南大学原副校长、教师教育学院教授陈时见说。

(二)是什么:认识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三个维度

在呼吁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厘清何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在教师教育研究者看来,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一要具有中国特色,二要指向高质量教师培养,三要对教师教育各要素进行系统构建

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首先是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马永全认为,只有立足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才能体现出中国特色,中国教师教育学的中国体现在要培养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和新时代要求的教师以及开展基于中国本土的教师教育实践方面,并据此凝练出具有中国特色教师教育的普遍规律,让教师教育理论充满中国筋骨’”

东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饶从满主导建构的新时代中国教师素养模型,就是典型的具有中国特色自主知识尽管伴随全球化的进展,教师素养元素呈现越来越多的共性,但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不可能存在一个超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所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师素养模型。饶从满说,所以我们建构新时代中国教师素养模型,必须思考中国的规定性。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主编杨九诠在回应饶从满教授的研究成果时表示,只有当我们真正创造不易流行的、科学化程度很高的、能称为知识的内容,甚至让别人来像我们学习的时候,我们才算真正拥有了高质量自主知识体系。

而在陈时见看来,影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因素纵然多种多样,但最关键的因素还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秉持高质量的发展方向,坚持把高质量教师培养作为发展目标,把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作为核心任务。陈时见说。

与此同时,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建设还需要顶层设计,统筹教师教育的众多要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当前正在进行的一项关于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研究显示,这一体系包含培养体系、培训体系、配置体系、评价体系、保障体系等5大方面。从这5个角度全方位讨论中国教师教育体系在国内尚属于首次,我们把教师教育体系纳入这样的一个基本框架中来,核心目的就是保障教师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朱旭东说,尽管这一体系目前尚处于理论框架搭建阶段,但它无疑带给教师教育学界足够的想象空间。

(三)怎么办: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水平人才培养

构建新时代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需要久久为功。如何发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管培俊认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要干好四件事——鼓励吸引好学生读师范,把好学生培养成好教师,让好教师适得其所,助好老师不断成长。为此,管培俊从构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矩阵结构的教师人才培养体系等12个角度为教师教育体系构建提出建议。其中,他特别强调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教师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思想引领,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以教育家精神涵养师德养成,以教育家精神塑造新时代教师队伍,引导激励广大教师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做到四个相统一,争做大先生,不负使命担当。管培俊说。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刘复兴则从教育家精神的六个维度分析如何将教育家精神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提出用教育家精神融入与引领教师教育全过程。指向教师教育内容构建,刘复兴建议教师教育体系构建要面向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要求强化教师教育内容,比如不断强化教师教育中有关五育融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思政课融入、劳动教育、美育、科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评价素养的内容。同时他还提出把推动全体教师掌握数字技术及其教育应用提高到战略地位,这一点,也正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范国睿所提倡的。

在教师数字素养重要性被一再强调的今天,范国睿在调研中发现,中小学教师对教育和数字技术融合持积极态度,但数字化应用得分最低。这表明中小学教师虽然有较强的数字化学习积极性,但是可能存在各个方面的制约因素,阻碍其数字素养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为此,范国睿提出了以数字化改造教师教育体系、建立与完善灵活便捷实用教师在职培训体系、建立与完善教师数字化远程教育体系三点建议。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难点,目前我国乡村中小学在校生数约占全国三分之二,乡村教师的质量直接影响我国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问题。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破解乡村教师发展难题是重要突破口。基于研究,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戴伟芬认为,真正适合乡村学校的教师一定是经过本土化和在地化学习和培养,胜任乡村学校教学的教师,为此她提出明确融入地方性的培养目标,定向培养高质量乡村教师”“优化职前教师培养课程体系,充实乡村教育知识与技能储备等五大乡村教师职前培养的建议。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康晓伟同样表示,要乡村教师扎根乡村沃土,需要从改善发展环境、优化培养模式、增强教师韧性与教育专业情感三个方面发力。

与此同时,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由谁来办,也成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构建中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围绕教师教育体制机制这一话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国民结合近20年师范院校师范生管理体制的变革历史,以及师范院校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挑战提出建议——“师范院校应该在走向综合化进程中重新定位:坚定教育自信,突出打造教师教育特色院校。在师范院校纷纷综合化的背景下,让师范院校真正回归初心,以教师教育为主责主业,充分发挥其教师教育优势,无疑对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极为关键。

()谁来干:教师教育学者肩负的时代使命

从理论建构的视角而言,推动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构与学科建设,需要一批真正以教师教育为志向、勇于追求真理的研究者。

如果没有教育学者、没有学术共同体对于学术精神的坚守,教育学的自主发展必将成为一句空话。靳玉乐呼吁教育学者要当好专业守门人。他表示,教育学者必须体现出对教育正义、良知的向往,对教育丑恶和不公的抨击,对教育自由与平等的维护,对教育知识与真理的孜孜追求,具有坚持真理、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学术信仰、批判意识和能力等学术精神品格。

教师教育学界正需要这样有良知、有追求的学者——陈时见在近20年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的过程中发现,教师教育最大的短板正是教师教育人才队伍的短缺。今天我们不缺高水平的研究者,缺少的是有教师教育情怀的研究者和勇于创新的研究者。陈时见说,我们希望寻找一批这样的人才,支撑起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重任。

这群人在哪里?朱旭东特别强调其中青年学者的不可或缺。我以为青年学者太重要了,他们是未来教师教育学术发展的后备力量,只有一批教师教育青年学者发展好,才能为教师教育学的飞跃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朱旭东说。

如何给青年学者提供更加宽广的平台?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理事长高宝立以学术期刊的定位为例提出,面向青年学者、服务青年学者、培养青年学者是教育期刊一种远见。青年学者是未来一份教育专业期刊能不能走得远、能不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有时候我们要特别关注青年学者。

追求教育的真理,相信教育的力量,面向新时代,今天的教育学者肩负着重大的时代使命。正如南京大学教授操太圣援引西蒙·吉布斯等人著作中一段话所言,当政治家、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依然无法避免全球灾难时,我们想知道教育和教育家是否能发挥更好的作用……他们希望所有参与教育的人能够停止他们一直在做的,去反思和讨论教育可能对整个社会所具有的更大价值。(来源:《中国教师报》官网

返回目录

高杰:教师成长应多一些原发性思考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高杰51日在《中国教师报》撰文指出,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原发性思考。作者认为,虽然教育家们一直在提倡这一点,但实际情况显示,一些教师将教师职业仅视为谋生手段,缺乏对教育领域的关注和方向性的认识,导致了职业倦怠和成长的困境。文章强调,教师需要借助原发性思考来对周围产生好奇,发现并完善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并指出原发性思考的关键在于形成自己的见解,以及通过思考指导实践,从而实现知行合一。

文章进一步阐述了激发原发性思考的方法:通过读原文、记录工作中的关键事件和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教师可以培养原发性思考的习惯,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达到更好地成长和发展的目的。最后,作者呼吁,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当下,教师重视原发性思考尤为珍贵,因为教育家所具备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展现思想性,教师成长应多一些原发性思考,这也是教师在教育这方天地里成为更好自己的关键所在。来源:《中国教师报》官网

返回目录

陈殿兵缪怡郡:国际视野下教师减负的政策和举措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培育研究基地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陈殿兵、缪怡郡59日在《中国教师报》发文介绍全球多个国家教师减负的政策与举措。文章指出,不少国家都存在教师负担过重的现象。面对过长的工作时间、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的教学与非教学事务,不少一线教师表示身心俱疲,而工作量太大也是教师考虑离开教育行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部分国家通过制定政策法规来划定教师教育职责边界,以期减轻教师教学和非教学负担。例如,日本颁布《公立学校教师工作时间上限指导方针(2019)》,控制教师工作时间上限,减少教师加班情况;发布《关于为面向新时代的教育而建立可持续的学校指导和运营机制的学校工作方式改革综合方案(2019)》,从综合改革视角对学校工作形式进行改革,减轻教师负担;颁布《劳动安全与卫生法(2022)》,明确校长和地方教育委员会的减负责任和义务。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教育局启动教师优质时间发展计划课程改革专注时间。通过简化行政流程、减少非必要会议、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如在线测验即时评价系统等),提高师生交流效率。新西兰2017年发布《教师职业责任准则和标准》,阐明教师职业标准,并向公众倡议加强对教师的信任。《教育与培训法2020》要求学校制定战略计划、年度实施计划时,应向教师、学校、学生等利益相关方征询意见,逐步减少因评价、问责给教师所带来的额外负担。此外增加助教以减轻教学教师负担。《中学教师集体协议(2022—2025)》规定了教师的工作量、工作内容、教师福利等内容,对教师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等工作作出区分,可以将非接触性时间的工作交由助教人员。英国推出减轻教师工作量行动计划并成立特别行动小组,让教师将工作重点放在提升专业发展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上。来源:《中国教师报》官网

返回目录

Tom Kirk, Clare Brooks: 教师需要更多专业自主权

剑桥大学教育学院研究人员汤姆·柯克(Tom Kirk)和教授布克莱尔·鲁克斯(Clare Brooks58日在英国泰晤士报教育增刊官网撰文指出,当前英国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教师招聘和留任危机,需要进行深远的系统改革才能解决。据悉,自2015年以来,英国教师短缺和高流失率几乎已经成为新常态,政府只有一次达到了自己的年度招聘目标。当前政府在教师教育和培训方面推出一系列举措,但是这些举措从根本上忽略了教师自身的专业自主权(professional autonomy),因此很难真正发挥作用。

文章指出,教学不是流水线上的简单重复劳动,它需要和极具个体差异的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打交道。因此教学不能单靠一些标准化的技巧。作者引用英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伯恩斯坦(Basil Bernstein)的概念,指出教学需要的不是一张技能清单(repertoire),而是扎根于教师自身完整的生命和专业体验而形成的蓄水池(a reservoir of skills)。然而,当前政府热衷于出台各种教师工作指南、规范和要求,正是在反复强调空中楼阁的技能清单,但是却没有从教师角度给与其专业成长的空间和资源。作者提出,未来的教育和教师政策必须专注于基于行业对话的系统性改革,让专业人士决定自己的未来。

来源:英国泰晤士报教育增刊官网

返回目录

学术前沿

中国百年师范教育制度变迁:内在动力、总体特征及历史经验

曲铁华. 中国百年师范教育制度变迁:内在动力、总体特征及历史经验[J]. 社会科学战线, 2024(1):219-230.

中国的师范教育制度,历经百余年,从无到有,由部分至系统,从初步形成到拥有规范体系。纵观中国百年师范教育制度的变迁,在逐步规范、系统的同时,完成了自身的制度化。中国百年师范教育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是制度断裂和制度渐进交替进行。制度变迁的总体特征,一是动力机制,外部因素和内在逻辑共同作用;二是变迁路径,从移植模仿到本土化探索;三是价值取向,由工具本位向教师本位过渡。制度变迁的历史经验,一是乡村师范教育的中国化求索;二是师范教育课程突出师范特质;三是公费师范教育的不定与一定。回目录

教育强国背景下教育家型教师的内涵阐释、生成特征与系统造就

杜岩岩, 牛军明. 教育强国背景下教育家型教师的内涵阐释、生成特征与系统造就[J]. 新华文摘, 2024(5):125-12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在这样的逻辑前提和时代背景下,教育家型教师的概念应运而生,这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概念,也是一个极富时代意义的概念,造就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对于筑牢教育强国的基础工程具有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

返回目录

教育家精神及其中国特质

刘庆昌. 教育家精神及其中国特质[J]. 教育发展研究, 2024(2):25-3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论述,高度凝练和概括了当代中国教育家和优秀教师所具有的精神风貌,既为教育实践者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他们的日常言行确立了准则,与此同时也启发了教育理论研究者对教育家精神的深入思考。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出发,继续思考教育家精神这一问题,可以发现精神性是教育家的自性;教育家精神即人格化的教育精神。因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中国教育家具有独特的精神品质和追求,具体表现为至诚报国之情、弘道成人之志、必仁且智之心、为师为范之态,它们共同构成以情志心态为核心成分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返回目录

究竟什么样的人可称为教育家

吴康宁. 究竟什么样的人可称为教育家”[J]. 教育发展研究, 2024(4):1-8.

教育家精神蕴含的原理性、规律性探讨

成尚荣. 教育家精神蕴含的原理性、规律性探讨[J]. 课程·教材·教法, 2024(2):7-8.

教育家精神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

吴晓杰, 祁占勇. 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演进逻辑及养成路径[J]. 中国教育学刊, 2024(2):78-85.

教育强国视域下教师队伍的创新建设

李广. 教育强国视域下教师队伍的创新建设[J]. 教育发展研究, 2024(4):3.

返回目录

教师德性的主体建构:新时代师德建设的理论基点

刘志. 教师德性的主体建构:新时代师德建设的理论基点[J]. 新华文摘, 2024(2):114-119.

教师何以为教育实践者:实践哲学视域中教师专业角色的审思与拓展

徐赟. 教师何以为教育实践者:实践哲学视域中教师专业角色的审思与拓展[J]. 教育学报, 2024(2):18-28.

特级教师专业核心素养的现状、特点与启示——基于江西省特级教师的调查分析

何齐宗, 范维. 特级教师专业核心素养的现状、特点与启示——基于江西省特级教师的调查分析[J]. 课程·教材·教法, 2024(3):140-146.

小学初任教师职业自我认同危机的特征与破解路径——基于29名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一年的追踪研究

丁锐, 魏巧鹤. 小学初任教师职业自我认同危机的特征与破解路径——基于29名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一年的追踪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24(1):78-83.

返回目录

乡村教师本土培养纵深推进的基本问题分析

潘健, 徐欢. 乡村教师本土培养纵深推进的基本问题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 2024(4):46-52.

小学数学教师跨学科素养的结构维度探索与测评指标构建

王丽美, 宋乃庆. 小学数学教师跨学科素养的结构维度探索与测评指标构建[J]. 课程·教材·教法, 2024(3):91-98.

中国式情、理、法的平衡——基于教育实习中两难空间的叙事分析

魏戈, 刘蕊. 中国式情、理、法的平衡——基于教育实习中两难空间的叙事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 2024(4):53-61.

返回目录

教师教育供给中的变化:国际比较的视野

Van Nuland S, Dinitsa-Schmidt S, Assunção Flores M, et al. Changes in teacher education provision: comparative experiences internationally.[J].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Teaching, 2024,50(2):341-366.DOI:10.1080/02607476.2024.2334321.

实习中的两难困境及其对教师身份认同发展的影响:对教师教育的启示

Nawab A. Exploring the dilemma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eacher identity development during practicum: Implications for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J].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2024,74(251):53-68.DOI:10.1111/issj.12441.

瑞典教师职前教育中的社会情感学习:一项关于预期课程的质性研究

Rósa B. In pursuit of 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in a Swedish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 A qualitative study of intended curriculum.[J]. Teaching & Teacher Education, 2024,142:104527.DOI:10.1016/j.tate.2024.104527.

返回目录

指导教师的动机及其对指导风格和热情的影响

Kuhn C, Hagenauer G, Gröschner A, et al. Mentor teachers' motivat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mentoring style and enthusiasm.[J]. Teaching & Teacher Education, 2024,139:104441.DOI:10.1016/j.tate.2023.104441.

培养未来的领导者:关于传帮带我们应该知道些什么

McCorkle L S, Diamond L L, Yang H, et al. Preparing future leaders: what should we know about mentoring?[J]. Mentoring & Tutoring: Partnership in Learning, 2024,32(1):6-28.DOI:10.1080/13611267.2023.2290741.

教师候选人的早期实习经历:复杂环境中的情绪挑战

Gardesten J, Herrlin K. The initial field experiences of teacher candidates: Emotional challenges in a complex environment.[J]. Teaching & Teacher Education, 2024,138:104430.DOI:10.1016/j.tate.2023.104430.

返回目录

成果推介

       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育情怀培养的四位一体路径创新

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成果完成者:张波,顾富民,严开宏,佘林茂,刘霞,彭亮,王本余,曹慧英,刘娟娟,冯军,白薇,贾学军

单位:南京晓庄学院

本硕一体四式联动:综合性大学卓越教师培养体系创新

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成果完成者:李桂荣,刘志军,姚松,王洪席,王萍,苗琛,肖磊,张鹏君,张元双

单位:河南大学

返回目录


 

教师教育专题信息

2024年第4

2卷第4总第7

2024522日发布

 

编辑:沈其娟、白益民   排版:沈其娟

初审:白益民复审:沈其娟

上海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200234上海市桂林路100

徐汇校区西部计算中心2

网址:https://ghc.shnu.edu.cn/jsjyztxx/list.htm

电话:(86.21).6432.2334

(86.21).6432.2596

电子信箱:teupdate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