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与上海开放大学联合研究:高等教育中的开放数据:定义、趋势、挑战

发布时间:2025-04-03作者:浏览次数:11

开放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资源,正深刻改变高等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模式。为探索并推动开放数据在高等教育应用中的潜力与发展,上海开放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UNESCO IITE)联合开展了《高等教育中的开放数据:定义、趋势、挑战》研究,系统梳理了开放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核心挑战及发展建议,为教育机构和相关部门了解教育领域的数据驱动发展现状、评估自身的教育信息化进程、明确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核心挑战及应对策略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教育工作者和相关机构提供了行动方向,有助于激发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开放数据的新应用模式和方法,推动教育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报告首先介绍了开放数据的广义定义,即“任何人都可以访问、使用和共享的数据”,并进一步明确其核心概念,指出知识,特别是由政府机构和研究组织产生或资助的知识,应自由获取,以促进透明度、创新和公民赋权。报告回顾了开放数据在不同领域(如开源、开放获取、开放教育)的发展历史,并强调了开放数据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

背景现状

报告采用了被认为与解决相关教育实践和影响相关的分类形式,对开放教育数据进行了分类介绍。从传统区分上,开放数据被分为开放政府数据(OGD)和开放研究数据(ORD)。与教育相关的OGD,如入学统计、学生表现指标和资金分配,在改善教育成果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同时,ORD在教育领域的共享可以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带来变革,促进知识的交流和教学的改进。从研究价值上,开放教育数据又被分为教育系统(宏观)、教育机构(中观)和教育过程(微观)三个层面。分别在循证决策和教育规划、教育管理、教学过程等层面中发挥作用。

在肯定开放教育数据积极价值的同时,报告指出,数据共享面临的障碍和挑战不可忽视,包括数据素养差距、隐私问题,以及对开放数据使用更明确的标准和激励措施的需求等。

了解趋势

为了深入探讨高等教育中开放数据的当前趋势,报告通过文献综述与案例分析对开放数据在高等教育中的多面性进行了探索,包括在背景下构建概念,确定趋势,评估教育实践和研究潜力,以及应对数据质量、政策、数据素养、隐私和道德等挑战。报告强调数据素养和伦理在开放数据应用中的重要性,指出提高数据素养和制定明确的伦理框架是确保开放数据有效使用的关键。此外,报告还强调了能力建设的重要性,主张实施强有力的教师培训计划,以提高数字教学能力。

案例分析

在案例分析部分,报告选取了来自亚洲及太平洋地区、阿拉伯国家、非洲、欧洲、北美、南美等全球9所开放大学作为案例,分析了它们在开放数据应用方面的实践和经验,并从“开放数据共享”、“开放数据实践”、“开放数据使用”、“数据伦理”、等多个维度进行的对比探讨。这些案例展示了不同机构在开放数据政策、技术基础设施和数据治理等方面的差异和共同点。研究指出,机构在开放数据时面临着数据道德、所有权和隐私等方面的挑战,同时商业利益也可能影响数据实践,强调了制定符合国际标准的全面政策以及平衡个人数据隐私权与数据透明度的重要性。

政策建议

基于现状和案例分析,报告针对机构进行开放数据实践的自我分析、以及培养开放数据文化的方法论提供了建议。报告指出,为了促进稳健的开放数据实践,高等院校应专注于逐步探索将开放数据适当嵌入其运营和学术框架的策略和方法。此外,开放数据通过开发先进的工具和策略,如学习分析和自适应学习平台,为教学和学习带来了变革性的潜力。因此,高等教育机构除了可以使用开放数据来支持个性化教育、提高学生保留率和促进对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外,还必须创建跨学科单位或中心,推进讨论,将与数字和数据基础设施、教学概念、教育目标以及仪表板或学习分析所表达的概念工件联系起来。同时,数据的伦理方法(在数据开放之前)对于确保高等教育中的信任和问责制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开放数据和学习分析的背景下。机构必须采用全面的数据道德框架,超越遵守法律要求,培养道德责任文化。

开放数据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教育公平与伦理的实践。为促进开放数据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政策制定者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为开放数据的应用提供有力的保障。教育机构要加强对开放数据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数据素养和能力。此外,跨部门和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对推动开放数据应用也极为重要,教育机构、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员需要共同努力,突破“数据可用性”的表层目标,构建以人为核心的数据文化,在透明、协作与责任中释放开放数据的真正潜力。

 文章总结、摘选自:上海开放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高等教育中的开放数据:定义、趋势、挑战》研究。

 (来源:开放教学数字化实验室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