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国际高等教育委员会(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Commission,IHEC)4月16日发布题为《迈向未来的英国国际高等教育战略:韧性、目的性和精确性(Towards a Future UK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Strategy: Resilience, Purpose, and Precision)》报告,旨在为英国构建新一代国际高等教育战略框架,以应对全球化挑战、巩固教育领导地位并实现可持续增长。报告基于对2019年国际教育战略的反思,指出其缺乏动态更新机制、政策模糊性及过度依赖少数生源市场等问题,提出通过系统性改革提升战略韧性、政策精准性与社会价值导向。
战略背景与核心问题
2019年战略虽设定雄心目标(如2030年吸引60万国际学生、创造350亿英镑经济价值),但未能建立持续审查与调整机制,导致政策真空与被动应对。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变动及移民争议进一步暴露战略缺陷。报告指出,当前英国高等教育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其全球声誉、科研实力与软影响力仍为优势;另一方面,财务压力、公众对国际学生的负面叙事及生源过度集中(如70%生源来自7个国家)威胁长期稳定。报告强调,国际教育需与国家经济、外交与创新目标深度绑定,从“数量增长”转向“价值驱动”,平衡开放性与公共利益。
战略框架与五大支柱
报告提出以五大战略支柱为核心的行动框架:
竞争力与包容性:维护毕业生签证(Graduate Route)的稳定性,明确其作为临时居留路径的定位,避免与移民政策混淆。建议通过季度数据公开、电子签证系统实时追踪学生流动,增强公众信任。整合职业服务资源(如,毕业生职业咨询服务协会(Association of Graduate Careers Advisory Services,AGCAS)),推动国际学生就业与创业支持,尤其关注中小企业需求。
多样化与可持续增长: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优先开拓非洲、东南亚(印尼、巴基斯坦)及欧洲新兴市场。建立“10国滚动发展计划”,联合商业贸易部(Department for Business and Trade,DBT)成立公私合营市场开发小组,探索教育科技(EdTech)与跨国教育新模式。重启“人文交流对话”(P2P)机制,聚焦中国、印度、尼日利亚等战略伙伴。
学生体验与权益保障:设立国际学生代表机构,确保其参与政策制定(如英国国际学生事务理事会(UK 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ffairs,UKCISA)扩权)。优化抵英前支持(如现金支付过渡方案)、跨文化融合项目(如“在地国际化”倡议)及心理健康服务。地方政府与高校需协作解决住房短缺问题,缓解社区矛盾。
全球营销与区域影响力:新增500万英镑/年战略营销预算,开展分众化传播(针对学生、政策制定者及中介机构),突出英国教育质量与多元体验。借力区域市长与联合政府,将国际学生招募纳入地方经济规划(如实习与就业计划)。
数据驱动与协同治理:构建国家级数据门户,整合公私部门数据源(如招生市场动态、学生留存率),支持精准决策。重组“教育部门咨询小组”为跨部门“国际高等教育战略小组”,纳入内政部、外交部及科技部,强化政策连贯性。建立“国际高等教育基金会”,推动长期政策对话。
关键政策建议
签证与移民管理:明确国际学生为“临时访客”,聚焦长期居留者审查。利用电子签证系统实时监控学生入境、离境与转签数据,定期发布统计报告以消除公众疑虑。
市场多样化:设立区域高等教育联盟,协调院校招生策略,避免内部恶性竞争。通过奖学金、双边学费协议及扩大的“图灵计划”重振欧洲生源,探索非洲能力建设合作。
校友网络与软实力:系统性开发海外校友资源,将其纳入国家创新与筹款战略,促进毕业生就业与国际合作。
跨国教育与研究:成立“跨国教育学院”(预算50万英镑),支持跨国合作办学与联合博士培养,降低海外监管壁垒。推动“跨国研究”枢纽建设,巩固英国“科研超级大国”地位。
预期成果与呼吁
报告强调,新战略需通过SMART目标(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时限性)监测进展,确保灵活应对全球变化。若成功实施,英国将实现国际教育从“被动增长”到“战略管理”的转型,巩固其全球首选留学目的地地位,同时提升本土社区的经济与文化收益。报告最终呼吁政府、高校与行业摒弃短期主义,以协作与创新重塑国际教育生态,避免因战略惰性导致的“国家自残”。
该报告为英国国际高等教育勾勒了清晰路线图,其核心在于平衡全球化机遇与社会责任,通过韧性架构、精准政策与价值导向,确保教育作为国家软实力与经济增长引擎的双重使命。
(英国国际高等教育委员会(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Commission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