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同仁:
值此研讨会圆满落幕之际,我谨代表主办方向所有与会嘉宾致以诚挚感谢!
今日线上有超1.5万人次观看会议直播,大会现场有400多人参会,同时,潍坊学院还组织了其他的分会场。从上午到下午,我一直在回复线上朋友们发来的信息,很多人询问会议直播能不能回放,哪怕付费也可以。这一切足见这次会议在全国高等教育界的影响,大家的广泛关注说明会议受到了高度重视。线下和线上参会者对各位嘉宾专家的报告评价非常之高,十分精彩!
借这个机会,我说几点看法:
第一,发展形势好,规划很重要。上个月下旬我去美国访问,和一些美国学者探讨高等教育发展问题。专门去见了老朋友、著名的高等教育学者阿特巴赫教授,他谈到,对中国大学而言,现在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他表示美国大学越来越差。我说可能不见得。他说,我特别指的是中国的一流大学建设。大家都看到了最近美国大学的一些事件,美国学者们普遍感觉现在大学内部的撕裂状态非常严重,也就是大学的分裂状态。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大学是非常幸运的。
从现在到2035年,我们把它规划为建设教育强国的周期,这是我们难得的机遇。人口统计学分析表明,到2035年之前,全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总数呈增长趋势。到2032年,全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将达到9000万人,说明未来10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必须满足更多适龄人口的求学需要。这表明,未来10年仍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刚需扩张时间,高等教育必须保持一定的扩张空间,包括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硕士和博士教育都要继续扩张。为此,未来10年,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周期,包括院校设置、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博士学位授权审核,都还有大约三个审核周期,这是可以让我们的学校来改变发展格局的时间节点。
根据各高校未来发展需要和发展志向,大家想把学校办成一个什么层次、类型的学校?在现有的基础上有什么样的提高和发展?应该可以大致预测出来。尽管现在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很大,包括我国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很大,比如,谁也没有预计到AI技术的发展会这么快,谁也没有预计到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会是目前这个状况。尽管存在这种不确定性,但是,大学发展的基本轨迹是确定的。我们现在做“十五五”时期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甚至展望未来更长一个时期的学校发展图景是有可能的。
第二,不仅要规划,还要规划好。很多人对规划的作用表示怀疑,因为过去很多高校的规划就是鬼话,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没有发挥什么作用。不可否认,也有高校借助规划实现了更好的发展,今天一些高校介绍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还有很多高校代表没有在今天的会场做报告,他们的经验也可以提供了佐证。因此,不仅要做规划,更要做好规划,用好的规划来实现学校高质量快速持续发展。规划编制应超越文本形式,成为凝聚发展共识的战略载体。如何做好规划?今天很多专家的报告很能给人启发,做好规划不能没有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拍脑袋做出的规划不要也罢。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需要,战略规划是一种力量,如果不能使用好,对我国高校而言,是一种遗憾,更是一种损失。
第三,规划做好了,还需要切实得到落实。刚才,临沂大学党委书记王焕良教授一再跟我强调,规划关键在于落实,要重视规划实施。王书记是有经验的,2000年我为青岛大学编制“十五”发展战略规划的时候,他就是研制团队的重要成员,见证了青岛大学“十五”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见证了规划实施给学校带来的巨大改变。我们不仅要做出一份好规划,还要确保规划得到实施。今天出席会议的很多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也还有很多规划处处长和具体规划人员,大家可能会问怎么才能保证规划得到落实。根据我的经验,不是没有办法,需要我们去开动脑筋。书记、校长重视特别特别重要,他们是能够“撬动世界”的人,要运用各种各样的情景条件和方式方法,让领导重视起来,让领导成为重视战略规划实施、引领学校发展的楷模。
领导在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不过,我还有另外一个观点。我一直强调,做高校发展战略规划不是为某一个人做的。也就是说,不是为书记、为校长做的。我们做的是学校发展战略规划,是为学校做的。我们要把学校发展的问题研究透彻,把学校未来发展的可能看清楚,把学校办学与发展的路径想明白,为学校来制定一份高质量的发展战略规划。这样它就具有了可实施性。做好一个规划,需要发挥我们的全部智慧,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规划能够促进学校发展,实现了学校的快速进步,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这也是我们不远千里来到潍坊共同举办这次会议,共同探讨交流发展战略规划的理论与方法问题,共同来谋划学校发展的根本目的。
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的热情参与!
祝大家生活愉快,返程顺利!
(这是别敦荣院长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校‘十五五’时期发展战略规划编制理论与方法研讨会”闭幕式上的总结发言,标题为编者所加)
(厦大教育研究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