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Institute, HEPI)发布《2025年学生生成式人工智能调查报告(Student Generative AI Survey 2025)》。调查报告针对1,041名本科生的研究显示,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在英国高校的应用呈现三大特征:
使用规模显著扩大
92%的本科生承认使用过AI工具,较2024年增长26个百分点。涉及课业评估的比例达到88%(较上年增长35%),主要应用于概念解析(68%)、文献精炼(72%)和研究设计(65%)等智力支持场景。值得注意的是,直接引用AI生成内容的学生占比达18%,这一学术诚信风险点需引起重视。
使用动机存在群体差异
学生使用AI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提升效率(79%)和优化作业质量(63%),而主要顾虑集中在学术不端风险(58%)和结果可靠性(51%)。数据显示,男性学生、STEM专业学生及高收入家庭学生对AI持更积极态度,女性对风险的敏感度高出男性17个百分点,不同经济背景学生的使用率差距扩大至22%,显示数字资源获取的不平等正在加剧。
院校管理呈现双重态势
80%学生确认所在院校制定了明确的AI政策(较上年提升15%),76%认为学校具备检测AI内容的能力(提升21%)。但支持体系建设存在明显滞后:89%学生认同AI技能的重要性,仅36%获得过系统培训,工具供给缺口较上年扩大13%。教师能力方面,42%学生认为教师具备有效指导能力(较2024年18%显著改善),但整体水平仍未能满足需求。
新增洞察揭示深层影响
45%受访者在中学阶段已接触AI工具,显示技术渗透呈现低龄化趋势。对于AI生成内容的学术价值评判,40%学生认为其可获得优良成绩(反对者占34%)。当论及AI评估考试的前景,学生反应呈现三分格局:34%表示将更努力学习,29%可能降低投入,27%认为不影响现有学习状态。
基于研究发现,报告建议英国高等院校采取三方面措施:构建动态评估体系,建立与AI技术发展同步的审查机制,重点关注创造性思维与批判性分析能力的考核方式;强化教师支持网络,通过系统培训在三年内使70%教师达到AI教学胜任标准,重点提升文科教师的数字素养;推行协作治理模式,建立跨校联盟共享检测技术资源,开发学科专用的AI使用指南,将“合理使用指引”融入学术规范体系。
该研究揭示,生成式AI正在重塑高等教育生态,院校需在维护学术严谨性与促进技术创新之间寻求平衡。关键在于建立既承认技术工具价值,又守护学术核心能力的教育框架,这需要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与技术开发者形成持续对话机制。
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HEPI)成立于2002年,是英国唯一致力于高等教育的独立智库。
(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Institute)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