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发布《欧洲高等教育互操作性框架:实施资源》报告

发布时间:2025-05-09作者:浏览次数:12

据欧盟委员会(European Union)官方网站2025414日报道,欧盟委员会发布《欧洲高等教育互操作性框架:实施资源》(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Interoperability Framework: Implementation Resources)报告,该报告提供了欧洲大学联盟(European University alliances EU-As)提升互操作性的实操指南,围绕“发现学习机会”、“申请与学分认证”、“获取证书”和“用户身份管理”四大核心用例(Use case),开发了流程指南、利益相关者管理工具、沟通材料和工作坊方案。报告强调通过标准化课程元数据、统一身份认证、推广微证书等手段,分阶段提升高等教育互操作性成熟度。同时,报告配套提供了联盟协作路线图和自我评估工具,以助力构建无缝跨境教育生态。

首先,报告介绍了互操作性成熟度模型(Interoperability Maturity Model),该模型将高等教育机构及欧洲大学联盟的互操作性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初始阶段(孤立IT系统,手动数据处理,缺乏标准)、新兴阶段(启动试点项目,部分采用通用标准,流程初步自动化)、标准化阶段(全面应用欧盟标准(如Edu-API),集成伊拉斯谟无纸化(Erasmus Without Paper)等平台,跨机构数据交换成功率超70%)、集成阶段(系统深度整合,建立联合治理结构,自动化流程占比超85%)和增强阶段(利用AI/区块链技术(如欧洲区块链服务基础设施,European Blockchain Services Infrastructur),动态优化流程,创新技术使用率超40%,跨境协作效率提升50%)。该模型配套自我评估工具和成熟度指标,帮助高等教育机构识别差距,分阶段实现从碎片化到智能化的跨境教育协作,最终支撑欧洲教育区的无缝学习体验愿景。

然后,报告梳理了互操作性变革流程(Interoperability change process),该流程是一个迭代循环的动态框架,旨在引导高等教育机构及欧洲大学联盟分阶段提升互操作性。具体流程为:首先是利益相关者对话Stakeholder dialogue),明确联盟优先级并确定核心用例;然后通过现状评估Taking stock)(如使用自我评估工具和映射报告)识别技术、法律和组织层面的差距;继而进入战略规划Strategic planning),制定包含时间表和责任分配的路线图,并选取试点场景(Piloting)(如课程目录集成或身份认证)进行试点测试(Testing),在真实环境中验证解决方案的可行性。通过用户反馈和效果评估优化方案(Solution)后,进入全面实施阶段Implementation),整合现有系统并配置技术工具,同步开展培训(Training)以确保人员适应新流程。后续通过持续监测与评估Monitoring & evaluation)确保系统持续符合目标,最终实现成果规模化推广Scaling),并将成功模式复制到其他机构或联盟,形成跨欧洲的教育互操作生态。该流程强调灵活性和利益相关者协同,注重分阶段解决技术异构、流程协调和标准统一等核心挑战,助力构建无缝跨境教育服务体系。

最后,报告汇总了在欧洲高等教育互操作性框架中的特定用例资源,以推动欧洲大学联盟在不同业务场景下实现互操作性。第一个用例是“发现学习机会”,其核心目标是增强不同高校学习与流动机会的可见性和可比性,强调机器可读元数据在促进课程发现和比较方面的重要性。该案例为用户提供了用于建立联盟内的联合学习机会目录(joint learning opportunities catalogue)的流程指南。第二个用例是“申请与学分认证”,其核心目的是简化学分认可和跨机构注册流程,强调无缝数据交换,以支持学习者的各种流动形式和学术连续性。该案例提供了利益相关者管理和协调的资源,包括进行利益相关者分析、利益相关者参与和对话,以及高校内部和跨机构的协调过程。用例三是“获取证书”,旨在对教育证书进行数字化管理(包括颁发、验证、撤销等环节),确认学习者从各种学习经历中获得的成就。该案例强调微证书在与关键利益相关者沟通和推动高校数字化转型方面的重要性,介绍了微证书的概念、对学习者、高校和企业雇主的价值,欧盟关于微证书的标准、以及开发实施微证书的步骤。用例四是“用户身份管理”,其核心目的是实现用户身份在教育过渡阶段的互操作性,确保学习者在整个学术生涯中身份识别的一致性。该案例提供了一系列研讨会计划,旨在跨联盟建立共享的身份管理词汇和理解。

上外全球教育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