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发展规划处(高教所)举行了2021年第1期(总第5期)学术沙龙活动,发展规划处(高教所)研究人员就2020年秋季学期决策咨询专报研究成果进行交流。沙龙由发展规划处处长(高教所所长)杨海峰教授主持,发展规划处(高教所)在校人员参加了学术沙龙活动。
樊军老师的研究试图探讨将一志愿学生录取率高低作为本科专业设置和结构调整依据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研究发现,录取实际过程非常复杂,不仅存在省际差异,而且存在专业、招生季别(春季或秋季)差异。目前已搜集到近5年的相关数据,总体上一志愿学生录取率师范类专业高于非师范专业,但尚难以从中提炼出对本科专业设置和结构调整有说服力的依据。
在研讨中,有的老师认为就专业设置和结构调整而言一志愿学生录取率可以作为的参考依据之一,但学生的就业前景、社会需求等出口因素应作为主要依据。另外,专业建设的发展周期、学校资源投入等都是影响专业设置和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有的老师建议对研究选题和研究侧重点做部分调整,为了发挥已搜集到数据的作用,可以对一志愿和非一志愿学生在学学习情况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一志愿”录取是否将影响学生发展;本科生一志愿录取率影响因素、不确定因素多,而研究生一志愿录取率影响因素少、稳定,建议对研究生一志愿录取率进行研究;学生的转入转出率直接反映了学生对专业的欢迎程度,是比一志愿录取率更准确的专业设置和结构调整的指标,建议侧重研究特定专业的转入转出率。
李桂红老师的研究课题是“加强教学研究,提升本科教学质量”。近年来,高校教学是党和国家一系列文件关注的焦点,高校教学研究也成为教学改革的亮点。她提出,教学研究包括教学研究工作和教学研究活动两个方面。教学研究工作,即教师针对教学开展的研究工作,性质上属教学工作而不是研究工作,是教学改革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而教学研究活动包括教师参加培训、教研室工作等。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她建议:首先,在教学工作量计算、职称改革方等面要严格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有关文件精神。其次,要开展系统的教师培训。目前学校存在的问题是主要侧重岗前培训,对职后培训较为忽视;注重“点”上培训,缺乏系统性;培训组织体系不健全,教研室还没有完全恢复。
在研讨交流阶段,大家建议,首先,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我校如何才能系统地发展教师教学专业能力。其次,进一步开展对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路径的研究,如教研室教研活动、课程开发和构建专业发展共同体等。第三,进一步研究如何处理教学研究与学术研究之间关系。
白益民博士的研究课题是关于如何加强表达与沟通能力培养。他从明确目标定位、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模式、建立教师团队和成立学习中心等方面,提出了表达与沟通能力培养建议。他认为,要取得表达与沟通能力培养成效,必须从教学理念、组织形式、教学模式等方面对传统教学进行彻底改革,采用小班化、主题式教学;加强个别化指导;利用智慧课堂;实施融合教育,在每门课程中进行表达与沟通能力培养训练。
在研讨交流过程中,大家认为,加强表达与沟通能力培养应从易到难。从成立学习中心、融合教学开始,是较为可行的选择。
最后,白益民博士简要介绍了本学期学术沙龙活动初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