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动态 | 2026年世界大学排名揭示知识与创新地缘政治格局变迁

发布时间:2025-10-14作者:浏览次数:11

阅读提示:泰晤士高等教育2026年世界大学排名结果公布后,泰晤士高等教育首席知识官菲尔·贝蒂(Phil Baty)在“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官网发文对排名数据分析认为知识与创新领域的地缘政治格局正发生重大转变,以下是文章要点。

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2026年世界大学排名数据显示,全球高等教育、科研与创新领域正浮现新秩序。从表面看,此次排名不乏延续性:英国老牌学府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连续10年蝉联全球榜首,美国依旧在排名上游占据主导地位,全球前10名高校中美国高校不少于7所,包括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排名第2)与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并列第3)等世界顶尖名校。但深入分析覆盖136个国家、超3100所高校的排名数据可见,一股强劲且加速的趋势已然显现——传统上占据主导地位的北美与西欧等西方力量,正逐步被以中国为首的崛起中的亚洲力量赶超,这标志着知识与创新领域的地缘政治格局正发生重大转变。

该世界大学排名依托数千万个数据点,从17项综合绩效指标对顶尖研究型大学进行评估,涵盖教学环境、学术声誉、科研与人才吸引力的国际视野、科研实力及与产业关联的创新能力等维度。从西方高校表现来看,美国虽有19所高校排名上升,但多达62所高校排名下滑,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排名第15)、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排名第20)、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排名第28)等知名高校均跌至有史以来最低排名(尽管此前排名已处于较高位置)。尽管美国在全球前500名高校中仍占据主导,有102所高校跻身这一精英群体,但这已是美国在该排名区间的最低数量。英国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排名下滑的高校数量(28所)是排名上升高校数量(13所)的两倍多,且与美国类似,英国今年进入全球前500名的高校数量降至49所,创下历史新低。

这种排名下滑的压力是长期趋势的延续,且可能预示着新的发展方向——2026年排名数据主要未纳入美国近几个月实施的大幅科研经费削减及国际人才签证限制政策的影响,同时也未充分考虑英国高校领域2025年全年面临的经费危机,包括课程停办与大规模裁员等问题。牛津大学校长艾琳·特雷西(Irene Tracy)向泰晤士高等教育表示,牛津大学蝉联全球榜首的成就“体现了该校学者、专业服务人员与学生的奉献精神,但这一成就的取得正值英国高等教育面临真正压力的时期”。她进一步指出,“要维持一个充满活力且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等教育领域,需要新的投资与支持,唯有如此,高校才能持续推动创新发现、创造发展机遇,并为子孙后代促进经济增长”。在欧洲其他地区,类似的担忧同样存在:德国有6所高校排名上升、22所排名下滑;法国有3所高校排名上升、22所排名下滑;西班牙有2所高校排名上升、10所排名下滑;荷兰12所高校中有8所排名下降。

与西方高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亚洲主要国家高校的崛起态势。中国内地两所顶尖旗舰高校——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排名第12)与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排名第13)虽保持排名不变,但有18所中国高校创下有史以来最佳排名,其中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排名上升8位至第39名,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排名上升12位至第40名,这两所高校均首次进入全球前40名,在此过程中超过了美国的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并列第41名)以及加拿大的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并列第41名)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第45名)。目前,中国有5所高校进入全球前40名(去年为3所),35所高校进入全球前500名,这一数量已超过澳大利亚。

中国香港地区方面,去年参与排名的6所高校全部实现排名上升,其中香港大学(University of Hong Kong)从第35名升至第33名;今年香港地区还新增2所高校进入排名,使得进入全球前200名的高校数量达到创纪录的6所,同时有2所高校进入全球前350名。韩国高校在所有四项科研质量指标上均有显著提升,有10所高校排名上升、仅4所排名下滑,目前已有4所高校进入全球前100名,同样创下历史纪录。除东亚这些高等教育强国之外,新的科研与创新地理中心也在不断涌现。在东南亚地区,印度尼西亚是所有较大国家中整体排名得分提升最为显著的国家;马来西亚有6所高校排名上升、仅1所排名下滑;泰国的旗舰高校朱拉隆功大学(Chulalongkorn University)首次进入全球前600名。

科研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地缘政治联盟,例如中欧与突厥语国家之间的合作,土耳其在这一进程中表现突出——目前土耳其有109所高校进入世界排名,与其他国家并列全球第四;该国11所高校排名上升、仅3所排名下滑,其余高校排名保持稳定。在中东地区,沙特阿拉伯正引领阿拉伯世界的新一轮复兴,有9所高校排名上升、4所高校排名下滑。

对于这些数据是否意味着未来几十年高等教育、科研与创新领域将出现截然不同的世界秩序这一问题,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研究生院(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s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高级研究员艾伦·鲁比(Alan Ruby)认为,尽管从西方到东方的临界点并非必然到来,但发展势头可能正朝着新兴区域倾斜。他提出疑问:“你会不看好老牌机构积累的专业知识、完善的基础设施与雄厚的财力吗?这些机构曾历经瘟疫、战争、叛乱、反智主义、忠诚测试以及宗教迫害与不容忍等重重考验而存续至今。或者,你会支持那些具有颠覆性、灵活性且摆脱了惯例、特权与公共监管束缚的机构吗?在权衡这些选择时,我想起了组织理论家杰森·凯尔西(Jason Kelce)——他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费城橄榄球队的明星球员——的格言:饥饿的犬类跑得更快。”

(来源: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