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国家教育署(Finnish National Agency for Education)10月20日发布新闻稿,公布旨在提升高等教育学生国际竞争力与流动能力的专项建议。该建议由芬兰教育部和文化部(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牵头的工作组制定,自2024年秋季起,工作组深入分析欧洲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并从芬兰高等教育机构的视角梳理出关键发展需求,其中高等教育学生流动问题被列为核心议题之一。
依据欧盟理事会(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近期发布的《欧洲流动计划(Europe on the Move)》建议,至少23%的高等教育毕业生在求学期间应具备海外学习流动经历。国际竞争力已成为职场核心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融入各类学位与资格认证体系之中。尽管新冠疫情后国际学生流动情况有所复苏,但长期海外交换项目的参与率仍持续走低,不过部分芬兰高等教育机构在这方面已取得积极进展。芬兰科学与文化部长玛丽-莱娜·塔尔维蒂耶(Mari-Leena Talvitie)指出,海外学习单元的完成不仅能让学生接触新的社群与文化,还能培养其应对多变世界所需的各项技能,包括勇气、语言能力以及在多元环境中开展工作的能力,而这些技能在职业生涯中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工作组在与高等教育机构共同明确挑战与解决方案后,制定了八项具体建议,为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与流动能力构建了全面框架。这些建议首先强调设定增长目标,要求在国家和机构层面均制定明确的学生流动提升目标,同时可按教育领域细分目标并配套相应行动方案。在监测机制方面,需将流动率发展情况纳入高等教育机构绩效协议的监测范畴,与协议中“考虑不同学生群体特征,促进学生和学徒多元流动”的既有目标相结合进行统筹考量。
为确保建议落地,各项举措的推进需得到多方面支持。在认知普及层面,要让各高等教育机构和不同教育领域充分了解提升流动能力的各类途径,选择最适宜的方式并保障必要的资源配置;在机构承诺层面,既要求高等教育机构管理层投身国际竞争力与流动能力提升工作,也需要各教育领域及学术人员积极参与国际化推进,将其融入课程结构与内容设计,并确保学习成果的无缝互认,同时针对各机构和教育领域的特定需求提升教职人员的国际竞争力,从学生入学之初便提供系统性指导与鼓励。在社会传播层面,需持续向社会和职场传递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价值。
在实操保障方面,建议提出开发适用于伊拉斯谟+计划(Erasmus+)及其他资助项目的通用数字解决方案,提升其易用性和功能性;通过伊拉斯谟+计划、其他交换项目以及高等教育机构自有资金等多渠道保障学生流动所需资金。此外,还需加强对短期和/或混合式流动在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的成效与价值的宣传和认知。
为推动这些目标实现,配套的行动方案已明确高等教育机构与国家相关主体的责任划分。芬兰国家教育署将通过进一步强化国际学生流动的公共知识库,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国际化举措提供支持。整套建议体系围绕目标设定、过程监测、多主体协同、资源保障等关键环节,构建了全方位的学生国际流动促进机制,旨在系统性提升芬兰高等教育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助力其更好地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职场需求与国际环境。
(来源:芬兰国家教育署(Finnish National Agency for Education)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