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将“环境科学与工程”等6个学科纳入Ⅲ类高峰学科建设范围的通知》,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成功获批为上海市Ⅲ类高峰学科,标志着我校学科高质量发展开启新篇章。
上海高校高峰学科建设计划是上海市根据国家和本市“双一流”建设的总体部署,启动实施的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其中,III类高峰建设学科是在领域或方向建设上具有冲击世界一流能力的学科。通过实施高峰学科建设,推动高校聚焦自身优势,实现学科领域或方向重点突破,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攀登学科高峰,全面提升上海高校学科实力,确保上海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走在前列。
化学学科
化学学科始建于1954年,是我校重要支柱学科之一。
2012年,化学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并持续稳居全球前1%,ESI论文篇均被引频次21.89,并带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学科排名稳居ESI全球前1%。
1995年以来,相继入选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和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I类高原),并在高峰高原学科建设期末评估中获评优秀。
经过近70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应用转化和教师教育并举,“产、学、研、用、教”一体化特色鲜明的品牌学科。化学学科始终坚持聚焦世界化学科技前沿,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和国家与上海市重大战略需求,深入强化教育强国战略,围绕重点领域加强学科布局与方向凝练,在低碳能源催化、仿生合成等研究领域具有独特的学术特色和重要的国际影响力,并已在变革试错法基于电子结构描述符创制催化剂、仿生不对称手性合成、突破到单分子层次的光电材料以及压电光催化技术等方向居国际领先地位,基础研究发表在Science、Nature等期刊,为支撑国家及上海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坚持以高水平科研培养高端化学基础教育人才,为上海市和长三角地区的基础教育输送了大量高科学素养师资力量。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
1978年,成立了环境保护研究室,是我国最早开展环境科学研究的高等院校之一。
2000年-2010年,2005年获批建立环境科学博士点,2010年获批建立环境科学博士后流动站,2017年获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08年“环境科学”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学科。
2010年-2020年,2012年“环境功能材料”获批教育部创新团队。2013年成立城市发展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出任院长。2015年和2018年两次被列入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Ⅱ类高原)。
2023年,学校共计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新增2个,环境科学/生态学是新增学科之一。
2017年以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先后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项目70余项,在环境、生态等领域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并在Nature上发表多篇科学研究前沿评论,申报发明专利多项,先后两次获得省部级科研奖项。2019年上海市科委批准建立上海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21年科技部批准建立上海长三角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成为我校目前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面向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上海生态之城建设的需求,依托上海长三角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对接国际研究前沿,重点围绕环境过程与生态安全、环境风险与韧性城市、环境遥感与对地观测等领域,聚焦中国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和青藏高原等可持续发展开展研究。
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国家急需、国际一流和体现特色”的原则,按照上海市一流学科建设和高峰学科建设的有关要求,根据高峰学科建设方案,聚焦重点特色领域,汇聚资源精准发力,高质量推进Ⅲ类高峰学科建设,加快实现创新突破,为各学科发展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提供更高平台,推动一流学科特色发展、高质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