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动态 | 最新报告显示亚洲正在重塑全球高等教育格局

发布时间:2025-11-06作者:浏览次数:13

阅读提示:最近,“留学信息门户”(Studyportals)和英国文化教育协会(British Council)发布报告,认为亚洲高等教育正在重塑全球学术格局,吸引更多国际学生。报告显示,亚洲在跨国教育(Transnational Education, TNE)机构和世界排名大学的数量上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在过去十年中,排名前100的大学数量翻了一番。中国、日本、印度和马来西亚等国家成为主要留学目的地,而越南和印尼等新兴目的地也在本科生中显示出强劲增长。同时,报告指出,学生选择留学目的地时更加注重性价比、在线学习机会以及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以下是大学世界新闻(University World News)相关报道要点。

根据“留学信息门户”(Studyportals)和英国文化教育协会(British Council)最新发布的报告,亚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国际高等教育的版图。该地区目前提供超过两万个英语授课项目,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日本以及新兴的泰国、越南和印尼等国正积极吸引海外学生,尤其区域内流动日益显著。这标志着传统上由英美澳加等英语国家主导的国际高等教育模式受到挑战,竞争格局因那些曾被视为“生源输出地”的地区主动定位为留学目的地而被重构。

在具体国别表现中,日本和中国展现出最高的整体学生需求增长。日本在硕士层面领先,而中国本科阶段的相对增长最为强劲,显示其高校吸引力快速提升。马来西亚、印度和台湾等地需求亦呈温和增长,体现其区域竞争力;然而,韩国与新加坡在本科和硕士层级均出现显著下滑,反映短期吸引力减弱。东南亚新兴目的地表现分化明显:印尼和越南的本科需求急剧上升,可能得益于区域流动协议、费用优势及英语授课项目的改善;相反,哈萨克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则因营销不足或社会动荡等因素遭遇大幅下跌。

亚洲在全球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仅体现在学生流动,更通过跨国教育和学术排名得以巩固。区内世界排名前列的高校数量已从十年前的约两百所增至近六百所,百强大学数量翻倍,绝对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在跨国教育方面,亚洲拥有最多机构,例如印度的马尼帕尔高等教育学院(Manipal Academy of Higher Education, MAHE))通过在马来西亚和安提瓜设立分校,一年内将课程拓展至四百个项目,成功吸引了尼泊尔、中东及非洲学生,并与欧洲多国开展交换计划,凸显其主动塑造全球教育体系的角色。

与此同时,南亚依然是区域内最主要的学生输出地。在本科层面,孟加拉、巴基斯坦和印度三国占据亚洲外需总量的三分之二,其中孟加拉占比达28.6%;而在硕士阶段,印度虽仍占近三分之一份额,但其比例在过去一年锐减8.1个百分点,这可能与英美签证收紧、毕业后工作权利受限以及欧洲替代选项兴起有关。报告警示,尽管南亚大规模生源带来稳定性,但过度依赖少数市场可能掩盖东亚和东南亚较小却具潜力的国家的战略价值。

学生在选择留学目的地时愈加关注性价比、在线与混合学习模式以及清晰的职业路径。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推动基础设施联通与贸易合作,促进了区域学生流动,许多青年希望借此把握新兴机遇。正如巴基斯坦硕士生法里哈(Fariha)在武汉大学所言,她选择中国是因为其在全球秩序转型中的独特视角与实践价值。此外,报告引用战略顾问帕拉格·康纳(Parag Khanna)的观点指出,亚洲正通过基建整合、贸易协定及跨境资本流动加速内部融合,形成与西方内向保守倾向迥异的乐观全球化视野。

值得关注的是,亚洲主要教育枢纽在策略上有所调整:印度在本硕两个层面显著扩张,彰显其成为全球教育中心的雄心;新加坡课程供给持续增加,却面临需求下降导致的潜在过剩;中日韩则缩减或维持英语授课项目规模,反映出院校正转向更具国际吸引力或招生前景明确的领域,进行战略性校准。

总之,亚洲已确立确立为全球高等教育中清晰的引领者:它拥有最大规模的英语授课课程体系、快速成长的跨国教育网络以及在排行榜上不断跃升的机构能见度。虽然英语系国家的传统主导地位依然存在,但亚洲通过强化区域协作、提升教育品质与创新合作模式,不仅参与更是积极重绘国际高等教育的未来地图。

(来源:大学世界新闻(University World News)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