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据大学世界新闻(University World News)10月28日报道,全球范围内,微证书(micro-credentials)正在成为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的重要工具,旨在提供短期、针对性的技能学习。然而,其在欧洲的跨国认可和整合仍面临挑战。欧盟推动了微证书的发展,并通过政策建议支持其在27个成员国的实施,但各国发展速度和方式不一,导致可转移性(transferability)和可叠加性(stackability)的问题。专家认为,微证书可以补充传统学位教育,帮助学习者实现终身学习目标,并提升就业竞争力。然而,政策框架、质量保证和教育机构的合作仍需进一步完善。以下是报道要点。
为应对快速变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与技能短缺问题,欧盟及其关联机构正积极推动微证书(micro-credentials)在欧洲的发展与应用。微证书被定义为在紧缺领域提供的“短期、有针对性的学习经历”,旨在成为一种透明且便携的资格证明,被视为弥合技能差距的有力工具。尽管所有27个成员国已根据2022年6月欧盟理事会关于微证书的《建议(COUNCIL RECOMMENDATION of 16 June 2022 on a European approach to micro-credentials for lifelong learning and employability)》着手开发此类项目,但其发展步伐和模式因国而异,导致了系统多样化的风险,对跨国转移性和统一性构成了挑战。
专家指出,微证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能够补充而非取代传统学位。例如,学生可在攻读历史学位的同期获得沟通或项目管理方面的微证书,这有助于终身学习并提升职场竞争力。然而,要使微证书真正得到学习者和雇主的重视,仍需在“可叠加性(stackability)”和“可转移性(transferability)”方面做出大量努力。目前,微证书的路径和认可机制对许多人而言仍显复杂难懂。
欧盟委员会强调,推广微证书是“欧洲技能联盟”战略的关键优先事项,其目标是确保这些证书可信、易于理解、以数字形式颁发,并能跨行业和国家进行比较。虽然欧盟《建议》涵盖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公共就业服务,并允许微证书在适当情况下进行组合叠加,但具体实施与否则由各成员国自行决定。包括“下一代欧盟”、“伊拉斯谟+”、欧洲社会基金Plus在内的多项欧盟资金正被用于支持相关的项目与改革。例如,“欧洲大学倡议”已借助欧盟资助,推动了超过430门可获得微证书的短期课程。
在实践中,微证书近年来在欧洲各个经济部门和教育层级迅速普及。它们被认为能增加与劳动力市场相关的职业教育供给,支持国家、地区及行业的技能提升战略。然而,要将微证书有效纳入国家资历体系和框架,并为其认可创造条件,尚需显著的政策进展和研究支持。欧洲大学协会(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 EUA)等机构指出,若无高等院校、政府与雇主之间的紧密合作,将存在课程碎片化、严谨性不足以及微证书价值不被承认的风险。
质量保障是另一大挑战。尽管欧洲的质量保证标准适用于包括微证书在内的高等教育提供,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高效且低成本地验证其质量仍是难题。建立经过外部验证的可靠内部机制被视为可行之道。此外,关于将微证书堆叠成完整学位的设想也引发了争议,涉及学位授予主体、依据以及传统认证机制如何适用等问题。
与美国被形容为“狂野西部”的分散发展模式不同,欧洲的整体策略强调一致性与协调性,致力于将微证书融入现有体系,并通过“欧洲数字凭证”、“欧洲通行证”及“个人学习账户”等举措予以支持,力求避免成员国之间设置壁垒。总体而言,业界共识是微证书将与传统学历教育共存互补,其主要优势在于能以灵活、低风险的方式满足非传统学生群体的需求,并在国际招生与合作中发挥战略性作用。展望未来,尽管微证书的发展前景广阔,但要实现其在全欧范围内的广泛认可和价值兑现,仍需克服认可度、可持续商业模式及系统性整合等诸多障碍。
(来源:大学世界新闻(University World News)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