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浙江大学主办,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承办的“人工智能发展与高等教育治理创新”论坛在杭州顺利举办。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周天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表示,近年来教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高位谋划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创新行动,超前思变迎接智慧教育新阶段,科学应变树立人才培养的新标准,主动求变开辟未来教育的新路径,加快打造适应智能时代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面向未来,一是要拥抱人工智能时代,以新教育理念驱动教育变革;二是坚持应用为王,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模式升级,服务大规模个性化因材施教;三是正面机遇挑战,以理性态度筑牢教育安全底线;四是注重交流互鉴,以开放的态度包容深化教育治理合作,真正推动跨国界、跨文化的教育资源共享和治理协同机制。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彭实代表论坛承办方在致辞中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本场平行论坛以人工智能发展与高等教育治理创新为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全球治理倡议及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的生动实践,旨在搭建开放共享的国际互动平台,为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治理创新贡献方案与力量。他强调,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建院七十年来为教育系统培训了千万人次干部教师,并通过承办“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启动全球教育领导力学院建设等活动,为推动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向未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愿与全球伙伴携手,推动涌现更多“懂世界”的中国教育领导者和“懂中国”的国外教育领导者,共同为服务全球教育治理、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联合国协会世界联合会主席陈肖纯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高等教育的使命与形态,其核心在于从“知识传递”转向“唤醒思考”。面对AI的颠覆性力量,要通过“AI+X”课程体系实现技术与专业的深度融合,将课堂从“单向传递”升级为“多向共创”;教师要转变为灵魂的引导者,学生要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未来大学应强化人文素养教育,应对技术对人性与情感的稀释;推动跨学科融合以孕育新的知识体系和创新生态;坚守教育伦理与人本价值,确保技术始终为人服务。最终,AI应成为赋能教育的翅膀,而非束缚发展的枷锁,尤其中国的大学应成为世界AI教育变革的引领者。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吉林大学原党委书记姜治莹主持论坛开幕式。
主旨报告由浙江大学副校长王靖岱主持,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印度尼西亚大学校长赫里·赫尔曼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教育数字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杨宗凯,昆山杜克大学美方校长、常务副校长约翰·奎尔奇,香港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滕锦光,双威大学校长、格罗宁根大学荣誉校长西布兰德·波佩玛,东南大学副校长钟文琪,巴林应用科学大学校长哈泰姆·马斯里,苏州大学副校长姚建林分别进行演讲。
圆桌对话由同济大学副校长石振明主持,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孙洪祥、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春超、阿里·法拉比哈萨克国立大学校长扎恩塞特·图伊梅巴耶夫、山口大学副校长葛崎伟、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副教务长马尔科·普林斯瓦茨分别作主题报告。
作为世界大学校长论坛的平行论坛之一,本次论坛以“人工智能发展与高等教育治理创新”为主题,旨在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治理变革与效能提升。来自国内外30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论坛。
(来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