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编制 | 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与高校战略规划 | 别敦荣

发布时间:2025-11-13作者:浏览次数:11

阅读提示:本文是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在“2025年全国高校招培就工作交流大会”上所作的报告。

我的报告题目叫《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与高校战略规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第二,高校发展战略规划。之所以谈这两个问题,是因为高校现在正处于制定“十五五”发展规划最重要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把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问题弄清楚。只有这样,战略规划才能立得住,才能够指导高等教育发展。

今天参加会议的有各方面的代表,有各省市考试院的领导,也有高校的书记校长,还有高校负责招生、就业以及教务部门的负责人。大家关注招生,也关注就业。我想无论招生还是就业,都必须看清未来发展形势。

一、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

大家最近在学习四中全会的报告,四中全会报告对高等教育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要求,叫“扩容提质”,这四个字代表了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我们讲形势可以从很多方面来看,包括经济形势、政治形势、科技发展形势、国际关系走势等,还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些毫无疑问都是形势。

针对高等教育,生源数量、生源好坏决定了招生、培养和就业。这里,我主要从生源角度来看看未来的形势。根据我们的研究,未来我国高等教育的生源,在未来10年还是充分的。从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看,2025年,全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总规模7700万;未来十年将呈现增长趋势,2023-2035年将达到在9000万左右,此后将呈现下降,到2042年左右适龄人口会保持在5000万上下。

这样的变化意味着未来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在十年内是一个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到2032年达到峰值之后,经历短暂高位徘徊,到2035年以后将开始下降,而且是大幅度下降,到2042年以后维持一个较低的规模,并保持平稳。这种生源变化,毫无疑问,对于高校办学会带来一个巨大的影响,对于招生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最大变量。

2024年普通高等教育总规模3891万人,普通高等学校2870所。粗略计算,全国高校校均规模14000人,其中,普通本科院校17000,职业技术大学18000人,高职院校校10000人。以目前适龄人口7700万、普通高等教育3891万人为基数计算,我国还有50%左右的适龄人口没有上大学。所以,随着未来高等教育适龄人口规模还进一步增长,国家要进一步实行高等教育扩容政策。扩容就是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包括各类高校规模扩大,本专科生招生规模要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要扩大,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也要扩大。

根据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精神测算,到203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70%以上,研究生教育规模要达到750万人以上。70%和750万人是什么概念?以2024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4846万人和研究生教育规模是409万,未来10年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还要增加1000万人左右,研究生教育要增加350万人。

因此,未来十年,是各级各类高校继续保持现在发展态势,向着高水平、高质量、有特色、有优势大学继续迈进的十年。10年以后,情况会发生大的变化。各高校在“十五五”“十六五”时期,需要有紧迫感。我把“十五五”“十六五”叫做“黄金十年”,尤其是“十五五”,是关键时期。

基于对形势的基本认识,我觉得我们应该冷静下来,好好地思考怎么瞄准“十六五”及以后会出现的大变局,把握住“十五五”发展机遇,把“十五五”发展规划做好。

二、高校发展战略规划

既然“十五五”“十六五”是黄金十年,非常重要,应该怎么办?

大家都是高校代表,可以思考一下,“十四五”做了规划,“十三五”“十二五”都做了规划。这些规划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和影响?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没有什么影响,因为政府部门要求制定规划,高校完成了规划,提交给政府部门就完成了任务。至于规划能发挥什么作用学校不需要考虑。过去是这样的,“十五五”还这么做吗?如果还和以前一样做,就是眼睁睁地看着“黄金期”从眼前溜走。不能再这么做了,应该变化。

变什么?高校应该实施一种新的办学和管理模式,我把它叫作“战略管理”,也可以叫“战略办学”。

一般来讲,高校办学有两种基本模式:第一种叫常规办学模式。就是按部就班地办学,每天大家到办公室,处理一些常规工作。今年新生入学了,按照三年或四年的培养方案,按部就班地落实各门课程的开设、各种教学活动的安排。三年或四年以后,教学计划执行完了,学生也就毕业了。一届一届的学生就这么按部就班地在完成学业。老师们、管理者们、领导们就围绕三年或四年的学生培养方案来安排工作计划。这是常规办学。

常规办学的一个特点就是进步慢。学校发展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要想学校通过八年、十年的常规办学有一个大的变化,可能性不大。

要想让学校在较短的时间有大的变化,发展上台阶,或者达到了一个相对比较高的办学水平,需要实施战略办学和战略管理。在战略办学中,要制定战略规划,落实战略规划。战略管理可靠吗?据我的研究,它是可靠的。

山东青岛大学的“十五”规划是我经手做的。1993年四所大学合并建成新青岛大学。我去调研的时候,学校还是一盘散沙。经过制定战略规划,落实战略规划,学校不仅扭转了局面,而且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青岛大学快速发展与“十五”发展战略规划密不可分。

此外,山东青岛农业大学的“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三个五年规划都是我负责做的,“十四五”规划我也给予了指导。三个五年规划让青岛农业大学由一所非常传统的农学院转变成为了一所现代化农业大学。它的变化同样与战略规划密不可分。

通过研究国内外大学发展的成功经验,我发现战略规划是一所学校转变的开始。因此,我们要牢牢地抓住“十五五”这个关键时期。如果错过了,就没有机会了。这就是今天我把战略规划主题突出来讲的目的之所在,希望引起大家重点关注。

重视战略管理,做好战略规划,要怎么做?过去很多高校做了战略规划,提出了很多的战略,包括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等一系列战略。现在更有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战略、产教融合战略、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一系列战略。我看了很多高校的战略规划,发现真正有战略的其实不多,大多都是一些概念,这些概念放在所有学校都是适合的。比如,国际化战略,哪个高校不搞国际化呢?再如,人才强校战略,哪所高校不讲人才强校呢?但国际化、人才强校的内涵是什么,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和要求。因此,许多高校所说的战略,更像是宣传口号。

做好战略研究是做战略规划的关键一环。没有战略研究,战略规划只是一些资料的拼凑,一些思路的汇集,各部门、各单位的一般发展的资料组合。没有战略,规划就没有灵魂。这样的规划对高校发展没有任何意义。

各高校都在做“十五五”发展战略规划。如果没有战略指引,没有战略凝聚,规划不可能发挥指导作用,也不足以引领学校走向更高的办学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什么样的战略才是好的战略?根据我的研究,战略涉及的要素有很多,既有趋向内部的,也有趋向外部的。不管从哪方面讲,战略最终要落实到三个核心要素上。

一是战略愿景。高校的战略愿景是什么?师生员工、领导心目中希望高校发展成为一所什么样的大学?要有概念,要清楚。只有有了清晰的概念,才能清晰地描绘出学校未来的样子。这就是战略愿景。

我国大多数高校都还处在一个非常年轻的状态。我有一个理论叫做“大学生命周期理论”。任何一所高校都是一个生命体,它的发展、成长都有一个从创建到逐步成长壮大,最后到比较成熟的状态,就像一个生命的运动过程。

我把高校的生命运动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创业期。学校创业阶段的任务归结起来就是建基立业、招兵买马、建章立制等。这些任务基本完成后,创业阶段就基本完成。

第二个阶段是中兴期。创业阶段完成后,高校就要抓内涵建设,抓优势培育,抓特色建设,建立一整套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的办学体系和办学机制。这就是中兴阶段的任务。

第三个阶段是成熟期。中兴阶段任务完成后,高校再经过一段时间发展沉淀,就进入成熟期。高校进入成熟阶段以后,就不需要大幅度的改革、大规模的创新,就能实现人们心目中理想大学的社会功能。这就是成熟阶段大学的办学。

根据高校生命运动过程阶段划分,我们可以研究自己所在的高校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根据我个人的研究和判断,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进入成熟阶段。也可以说,2000年以前建校的大多数高校都进入了中兴阶段,现在处于中心阶段的某一个节点上;2000年以后建校的大多数高校都处于创业阶段,或创业阶段向中兴阶段过渡的某一个节点上。高校发展进入了生命周期的中兴期,并不意味着创业阶段的发展任务就完全完成了。实际上,很多高校尽管总体上进入了兴业期,但还需要继续完成创业期没有完成的发展任务。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开展战略研究,描绘战略愿景。总之,制定战略规划,一定要把学校的战略愿景弄清楚。战略愿景不能只是一句话,比如,建设一所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或者建设区域一流大学等,严格意义上都不能称为战略愿景。战略愿景要有内涵,要能把它的要素、表现、形态、特征等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样的战略愿景才具有未来指引性。

二是战略目标。战略目标不是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它往往需要有大的投资、大幅度的改革、大规模的集中建设才能实现。而且这个目标,不是一两年就能实现的,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建设周期。战略目标其实是一个目标链条。至于我国高校实现战略愿景的建设周期,我认为20年、30年可能是多数高校比较理想的时间。在建设周期内,要进行阶段性设计,每个阶段都有其目标任务和要求,再把这些目标任务要求串联起来,就构成一个目标链。这就是战略目标。目标链是学校未来发展的主线,按照目标链,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去行动,以此推动学校不断进步。

三是战略行动。战略行动要解决的是高校发展的关键性问题、重大问题、前瞻性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学校格局性的变化。总之,能够使学校上大台阶的行动才叫战略行动。

在制定“十五五”规划的过程中,需要统筹谋划战略愿景、战略目标和战略行动,尤其是要落脚到战略行动上。要让学校在保持常规发展、有序推进、不断进步的同时,还要有大行动,让学校上一个大台阶,实现格局性跃升,为更长远的发展奠定牢固的、可靠的基础。

制定好“十五五”发展战略规划,除了要做战略研究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和技术要求,包括规划组织、设计要求等。因为时间关系,就不展开讲了。

需要强调的是,制定规划只是完成了战略管理的首要工作,战略管理的关键在于落实。落实战略规划,需要学校领导有坚定的战略意识,以及相关部门扎扎实实地按照战略规划去行动、去办学。这样的话,高校才有可能在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大格局、大趋势下找到自己的历史方位,真正办成高水平大学。

以上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内容,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来源:湘中教信微信公众号)